分享一些最近看书和帖子学习到的内容。
一、工作方面
(一)竞争:
每个行业大概都要经历三个阶段:竞争早期、竞争中期和竞争后期。
竞争早期,产品为王:在竞争早期,供小于求,生产商掌握着稀缺资源,所以生产商是比较强势的一方。
竞争中期,渠道为王:在竞争中期,生产商已经说了不算了,拥有稀缺资源的是渠道商,渠道商说了算。
竞争后期,营销为王:在这个时期,生产商会发现争夺渠道已经没用了,必须开始争夺消费者的心智。
(二)用户体验
用户在使用或与某个系统、设备或产品交互后所感知到的影响的总和,包括可用性、有效性和情感的影响,这些影响的发生时间是在交互过程中和交互后回忆交互过程时,即使用者和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前、中、后的态度、感受和认知。
(三)先验分布
在进行一项调查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对研究本身所涉及的样本属性进行基本的设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抽样。
二、生活方面
(一)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去看世界,一层一层拨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一层往上来走。
生活当中,人们总是喜欢类比思维,别人做了什么,我们也要跟随去做,这是从众效应。
如何打破从众效应呢?恰恰是物理学的思考方式可以让我们回归到问题源头,去发现一些反直觉的东西。然后对问题进行拆解,进而实现组合式创新。
(二)沉没成本
已经不可回收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
(三)边际值定理
动物在迁徙领地前,会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即综合考虑当前领土与新土壤的事物供应和迁徙途中所花费的时间。
(四)最优/最适理论
动物在觅食期间希望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以最大化其适应性的情况,动物应该在其单位时间内使得净能量收入最大。
(五)深井思维
来自“辩证法”,意思是坚持在一个点上持之以恒努力突破。坚持长期主义,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只有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的变化。
(六)时间滞延
来自“系统思维”,与深井思维不同,意思是做任何活动,从活动开始到产生结果会有一段时间延后。就像打开水龙头,最先出来的一定是冷水,冷水需要流一会儿热水才会出来。从打开水龙头到热水的流出这段时间就叫时间滞延。时间滞延这个概念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都非常重要,我们做任何事情,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它产生的结果都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七)学习新事物的 3 个最佳策略
1. 分散练习:将学习/练习分解为较长一段时间内进行的多次短时间的练习,而不是一次做完。
2. 测试强化学习: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具有挑战性的方式来强化记忆的过程(即记忆检索),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 解释性提问:通过自己问自己一些深入的问题,你会强迫自己去思考已知信息的其他方面,挑战现有的种种假设,从各个角度探究问题,从而获得对该信息更丰富的理解。
(八)思维反刍
大脑中不断重复负面经历和念头的做法。
(九)峰终定律
是指人们主要根据体验的高峰和结束时的感受来判断体验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体验每一刻的总和或平均值来判断。如果在一段体验的高峰和结尾,体验是愉悦的,那么对整个体验的感受就是愉悦的
(十)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大概有两种:
一种是事实导向的思维方式,叫做镜式思维;另一种是效果导向的思维方式,称为灯式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