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开始建造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即460年(一说始建于太平真君十一年,即450年),直到495年龙门石窟开凿为止,前后经历了三十五年,后来又陆续有所修造。
北魏文成帝即位不久,就指定昙(tan)曜和尚领导技术工人,在今山西大同城(当时北魏的国都,后迁都洛阳)西北三十里云冈镇武州山的崖壁上,开凿石窟,雕刻佛像。
云冈石窟现存三十余洞,其中特别重要的有二十多处。各个洞窟里面,分别雕刻着大大小小的佛、菩萨和天仙,还有各种飞禽走兽、楼台宝塔和树木花草等,艺术价值很高。比如在第八石窟中,有口衔小珠的猛禽,爪趾雄健,半蹲半站的姿势,显得分外有力。这种猛禽,形状有点像孔雀,在佛经中叫做"那罗延夫",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人民想象中的灵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刻制这种外来的、想象中的动物时,完全采用了秦、汉以来的传统造形手法,并进行再创造,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很高水平。
云冈石窟雕作的佛像,充满了人间气味。拿第五窟大佛洞来讲,洞口筑有四层的大楼阁,进入楼阁,迎面就是一座约莫五十五尺高的巨佛坐像,它的就有十四尺长,中指有七尺长,比一个人还大得多。佛像高大雄伟,显示出举世独尊、无可匹敌的气概。其他石像,各按品级一个低似一个,全休均服从大佛。再配上许多身材矮小的人像,把大佛衬托得更加雄峻庄严。洞内有一副楹联,写道:"顶天立地奇男子,炤古腾今大圣人"。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长期以来,云岗各洞石佛,都有残毁;特别是近百年来,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偷窃破坏,损失更严重。仅据1935年的调查结果,佛头便被偷凿去三百余颗。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