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练习的结果
今天刚好读完埃里克森的《刻意练习》这本书,英文叫——deliberate practice.里面对于天才有不同的认识,以前我们一直认为,天才的能力就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甚至说只有天才有,而我们普通人没有。但这本书给出了新的角度去诠释天才的这种能力,本书作者埃里克森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很多所谓的天才在小时候确实有超出常人的能力,比如智商。但是像国际象棋这种看似对智商要求很高的技艺,那些一流高手的平均智商却低于普通选手的平均智商。而经作者的研究发现,一流高手之所以一流是因为靠平时的刻苦练习(准确的是指“刻意练习”)。这一点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平均智商低的反而成为了一流高手。就是因为他们通过了长时间的刻意练习。一开始智商高的人确实有优势,对于象棋的理解也会高于普通人,他们会感觉更加轻松。但是智商相对而言低一点的人,他们深知自己不如人家,所以他们选择了:多花时间去练习,以便能追赶上前面的高手。他们时刻处于一种压力之下(这种压力正好使他们脱离自己的舒适度但又不会离得太远),他们不敢松懈,一直在刻意的练习自己的棋艺。而那些刚开始有优势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势渐渐地消失,被那些刻苦练习的人追赶上来。那些通过长时间(有的甚至10年如一日)刻意练习的人最终成为了一流高手,甚至成为大师级的人物。
建立心理表征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刻意练习”不是那种死板的重复练习,这里的刻意练习可以让你建立一种“心理表征”,这种心理表征能让我们达到或者接近高手的的心理表现,从而指导我们怎样去更有效地练习,让我们的技能更加的精进,而不是死板的练习。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离开舒适区
刻意练习是要我们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到学习区去学习新的技能,而它又不能离舒适区太远否则就会进入恐慌区,这样反而达不到练习的目的。比如我们有时悠闲的随便看本书,看有字幕的美剧,做一些自己已经熟悉的练习等等,这些看似好像在学习,但是时间一长,自己根本不知道看的是什么,看美剧还是要有字幕才能看懂。以上都是无效或者低效的学习,因为你没有脱离自己的舒适区。
即时反馈
刻意练习还告诉我们,在练习时一定要有即时的正反馈,最好找个私人教练给你即时反馈,但如果你没有这个条件找私人教练,那你可以自己给自己反馈,这里可以借鉴本杰明.富兰克林是怎样练习写作的过程。但请记住,教练不一定水平有多高,比你高就可以,最重要的是他可以一直给你正反馈,知道怎样利用正确的方法提高你的技能!
天人合一
刻意练习注重身体的动作,因为通过身体的动作可以调动我们的思维,从而更好地让我们大脑得到有效的反馈,最好的状态就是达到一种叫“flow”心流的状态,这种状态通俗的讲就是“天人合一”。让我们的大脑真正地和身体协调起来,而不只是机械地灌输所谓的知识。
小结:《刻意练习》这本书可以看作个人精进的一本手册。我们可以刻意练习提高自己的技能,甚至是之前我们感觉这一辈子都学不会的技能,比如我们的声音,某种乐器等。不管你是否有先天优势,如果后天不经过刻意的练习,都不会轻松成为高手,甚至大师。现在脑科学研究已经发现:人的大脑具有高度的重塑性。即使我们认为的那些需要高智商的领域,比如科学研究,那些获得诺贝尔奖和没有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智商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而唯一有区别的是获奖的科学家他们投入了更多的刻意练习的时间。只要我们耐心地,周而复始地刻意练习,我们在某一个领域也能达到大师级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