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穹隆穿刺对EP患者真的有必要吗?
1)2019输卵管妊娠中国专家共识在流程图中特地画出了后穿相关的导向图:
在该流程图中,生命体征不稳定的下一步箭头指向后穿或腹腔穿刺阳性。但这里其实有些奇怪,可疑EP生命体征不稳定,不做后穿难道就不手术了吗?
而指南的后面在手术适应症中又提到患者有以下临床表现时需要手术治疗:生命体征不稳定,输卵管妊娠破裂的症状(盆腔疼痛、腹腔内出血)(推荐等级 A)。
但是此处似乎也没有解释,这个逗号,是指2者需要并列还是满足其一即可。
那么按照对流程图的理解,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前提之下,是不是还必须得按照箭头指向,利用穿刺手段,找到腹腔内出血的证据才可以进行手术??
2)教科书护体:
我们看到书中第一条,就非常明确的写出,手术适用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腹腔内出血征像者。此处重点关注这个“或”字。
那么按照教科书逻辑,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即使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提示腹腔内出血,也是有手术指征的。
综合以上,后穹隆穿刺是需要的,它的目的应该是在于评价腹腔内出血。
2.那么,后穿对于评价腹腔内出血真的有意义么?
1)NIH词条:culdocentesis
我不知道它的解释是否权威,但是更新时间还是22年5月,看起来还蛮新的。
它这个introduction写的有些过分直白。
意思就说,在没有B超的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后穿是有必要的。其余的地方后穿已经大部分被高分辨率的超声取代了。
2)UTD
于是我去临床顾问又查了一遍,摘录一下原文:
There are few indications for this procedure in current practice.
However, there still remain areas in the world where ultrasound is not available.
两个网站差不多是一个意思。
3.找来了没必要做后穿的原文:
就是这篇。
它的结论真的,更加傲慢,它这样写:
Sonography is more sensitive than culdocentesis in the detection of hemoperitoneum.
Culdocentesis should play no role in the evaluation of ectopic pregnancy except in
the unusual circumstance in which high-resolution sonography cannot be readily
performed.
它说,should play no role……
4.Williams GYNECOLOGY,神书受我一拜!
学完上面2条我都快以为这个词可能已经从书里被剔除掉了,然后我又专门去查了一下书。
后穿还是可以在书中找到的。
就2016年的书了,不卑不亢娓娓道来。
它没有说什么斩钉截铁的结论,淡淡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后穿这个操作近年受到了挑战。
5.总结: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有B超,我们也选择性的做后穿。
参考文献:
1.2019输卵管妊娠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2.2018人卫妇产科学 第九版.
3. Williams GYNECOLOGY第三版.
4. AJR:170, May 1998;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