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费,是指围绕学习产生的一切费用。包括时间和金钱,硬件和软件。
有一种情况,有的人可能把旅行和玩耍也当做学习投资。
学习是结果导向,而玩耍和旅行是过程导向,自己玩的开心就行。
什么情况下会交学费? 有以下几种情况:
1.跟风式学习。
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学习的重点。
这种人就是看到别人学什么自己也要学,内心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今天PPT热门学习PPT,明天
花道热门学习花道,后天网红热门学习网红。热爱攀比,但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不了解自己的情况。可能砸的钱不少,但是效果甚微。
2.任性式学习。
这种人尽管已经成年,但是行为模式依旧不成熟。不开心、头大、任性的情况下会去报一门自己所谓想提升的技能课。
但是结果可想而知。有可能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并且还以为是学费的副作用。殊不知,是交了更大一笔学费。
本来不过是被蛇咬了,结果以后看到井绳都胆战心惊,心中留下难以估算的阴影面积。如果是正确的学费打开方式,他应该会总结
什么情况下会遇到蛇,遇到蛇时的各种应对方法,以及被蛇咬后的各种处理方法。如果是激进式的交学费法,有可能激发了他捕蛇的想法,从此可能他卖蛇挣了不少钱。
3.公费式学习。
学费是公司出的,这种情况本来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再加上老师长相难看、态度不好、课程枯燥,估计学费是打水漂了。
“哼,不就是想进一步剥削压榨我么?我才不学”。不排除有这种人,但是聪明人懂得借势,管它好不好,我先认真学了再说。
4.自费式学习。
这种人并不依赖他人付费才学习。对自己要求高的人,要比对自己要求低的人付出更多。他们只会认真听,认真思考。
如果讲到的内容是之前早听过的,他们会当做加深理解;如果是没有听过的,他们会思考:这个怎么和我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的关注点是知识,不是批评。
对大多数人来说,投资有风险,学习须谨慎。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花了大力气才报上这个课程的,我肯定会好好学的。这就好像你说,我花了血本请了个私教一样。如果你自我管理能力差、拖延症,那么没人能救得了你。人会因为金钱的付出而肉痛心痛,暂时形成所谓的激励。但是仅仅是在付款的时候。
一段时间后,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为什么?因为惰性产生了。所以真正形成激励的不是你的银子,而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反馈激励。
如:健身留下的马甲线,死磕英语换来的高分等等。
打开学费的正确方式:
1.输入要用心。
古人云: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连孔子逼格那么高的圣人都喜欢找敦厚、悟性高、勤奋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怪孔老师偏心吗?该怪,也不该。
同样的东西,有的人能玩出花来,有人就是一板一眼。有人时刻遵守“不懂就问”的原则。话虽这么说,但前提是:你真的思考了吗?
你真的是尝试了所有自己能想到的办法吗?
你这不是喜欢老师,你这是要累死老师的节奏。
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懂得累自己。不怕苦、累、麻烦。
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带着问题学习、带着脑子思考。不关心老师长得丑、没注意老师态度不好。
毕竟,否定比肯定容易,批评比赞美容易。
如果心思在这两方面,无疑就是在自己和知识之间竖起了一堵墙。
每个人都有遇到过不好的课程。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试着分析是哪里不好?为什么?是因为自己听不懂?跟不上?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那怎样才能听懂?如果是我来讲这部分,我会怎么讲?其他的我会比他讲的好么?好,好在哪?不好,又在哪?
好和不好我们都要能清晰的陈述出来,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
2.输出也要用心。
很多人上完课都会写总结。但是,你确定那是总结?把书本、老师的话原原本本抄下来,没有自己的感想心得在里面,不能称之为“总结”。
有些人出去旅游了,会写游记。但是只是记流水账,没有任何借鉴意义,缺乏参考价值。真正用心的游记必是包括自己的阅历和独特见解的,
它像是为你开了一扇窗,还没百度百科,就心驰神往。
相信有很多人,把"总结"当成完成任务,为了总结而总结。总结之后,扔到一边,再也不会拿出来看。
所以,输出不能光“总结”就行了,还得学会“转化”。只有转化之后,知识才是自己的。
比如,你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分享给他人,可以通过写文章或在线分享、线下活动都可以。分享的过程是教的过程,也是第二次学习、巩固知识的阶段。既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又整合了自己的知识结构,还有增加了自己的粉丝。何乐而不为呢。
总结:
1.学会学习。不做知识的“喂食者”。思考多点怎么去帮助别人,而不是一味求索。
2.多掌握一些技能。如:写作、演讲、绘画、PPT、摄影等。多了解一些输出转化的工具,如:在行、靠我、业问、大弓等。
3.好好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千万别把人往死里用。
4.打造自己的屠龙刀。当你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再去做别的事情后,你会更加自信、有底气。当你有了交换的价值后,你就可以去混圈子了。
点赞是鼓励,关注是奖励,总之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