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8点多的时候,有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一个小正太来店里选购商品。孩子的母亲先选了几个作业本和书皮。这个时间,小孩子已经在对面的玩具货架上扫了几圈,最后取下来一个较大的积木,反过来正过去在看外包装盒上的图示,看起来十分感兴趣。母亲看到小孩有心思想买,就问他想要这个吗?孩子点点头。母亲问多少钱?答原价58元,可以以最低价给小朋友一个,50元。母亲想了想,对小孩说,选一个小一点的!我忙表示,货架的另一边有同款的小型版,只要20元一个。小朋友很无奈的只好在小型版内再做选择,这时小孩的母亲又问40可以吗?我说,50元已经是最低价了,已经售出很多了,都是这个价。
最后,小孩的母亲对小孩说,拿上这个吧(意思是拿上原来看中的这款大积木吧)。正在选择小款的小正太闻言,喜形于色,站走来,伸手够到刚放到货架上大积木,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眼前的积木上。这时小孩的母亲无意中说了一句话“可要好好给我上学!”(前面聊天中知道小朋友刚上幼儿园学前班)
闻言,我立刻插言道“你这句话是不对的,不能这样讲的,明明是他在上学,为什么是给你上学?”她一听也觉得自己无意中说错了话,于是一场关于学习与教育意识的培养交流开始了。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在无意中给小孩子灌输一种错误的意识。例如很多家长会当面训斥小孩“给我好好上学!”“给我好好读书!”“给我把字写端正了!”“给我背课文去!”,上学读书说到底还是给自己上,为自己学的,可是我们这样表达的意思,小孩子往往会认为,我是在为你们学,为你们读书,我为什么要好好学?难道不是这样吗?
有的家长为了督促小孩写作业完成学业往往会这样问“作业写完了吗?”“课文背会了吗?”“数学题做完了吗?”得到的回答是“写完了”“背会了”“做完了”。事实上,这样就是读书上学的目的吗?这样做的后果是培养了学生一种交差意识,只要写完了作业(而不去管是否学会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就是交待了家长和老师,只要背了课文做了数学题,就是交待了老师,至于是会学会了学懂了学明白了,那是另一回事情,与我无关。你们不就是天天这样要求的吗?
长此以往,学生在校只要呆够了时间就交待了家长,学生只要完成了作业,就交待了老师,所以学生写作业总是一拖拖拉拉,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份作业明明一个半小时可以完成的不耗费二三个小时不算完事。
有的家长不明白孩子为什么学习没有效率,为什么对学习没有兴趣,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自己的孩子如此让人失望?可是你想过这是为什么吗?你反省过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对小孩的意识培养是正确的吗?
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不会有强劲的动力。既然是交差,只要糊弄过去就可以了。只有当他意识到上学读书是一种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有可能主动学习,才有可能珍惜时间提高效率来学习。我十分清晰地记着一件事,就是前几年在山西省科技馆有过一次北大的教授所做的报告会,当时教授以大量数据与事实佐证的一个观点就是,90%以上的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是目标明确者。一个脑袋里稀里糊涂的学生是不可能顺顺利利考入一流学府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材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是其关键之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其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阶段更是如此,当一个人把当优秀成为潜意识追求目标时,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