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6日,今天起的比平时晚了20分钟。
昨天有人问我,你是真的在坚持6点钟起床吗?我特别的肯定的回答「是的」。我知道很多人想要早起,但早起真的并不适合每个人,我也没有把我的早起当成一件多么高尚、伟大的事情。
在这里,给那些苦苦挣扎的人们几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早上的2个小时,真的是一天最高效的时间吗?
早起是打破舒适的睡眠模式,因此必须提出明确的任务
成功人士都早起
今天的题目是来和大家征求答案的,因为在树洞里我收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最近马上要经历一场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面试
我每时每刻都在绷紧神经 觉得紧张 觉得有压力
我该怎么更好的面对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有些心虚,说来也很汗颜,因为我除了大一面试进社团,我几乎没有再被面试过。无非是投投简历,争取一些有意思的小机会,其实都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东西,并不会有那么重的得失心,也就很久没有和你一样感同身受了。
每当我们面对考试,就如临大敌,患得患失。
我们常常在心里暗示自己这样的话,这场考试太重要,考上了我就能去重点本科,考上了我就拿到了一个等级证书,考上了我就能顺利出国读书;这场面试太重要,面上了我就能拥有这份工作,面上了我就能加薪升职,面上了父母的下半生就衣食无忧...
两个小时的考试,真的能改变我们的人生吗?
其实我觉得,很难。之所以会觉得紧张、压力大,就是我们给这一场人生的考试,赋予了太多「一旦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期待了」,这样的期待我们心知肚明,不可能那么绝对,以至于用力过猛的得失心,在越到考试临近的时候,就越发的紧张。
都说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可是人生什么时候有过真正的分水岭啊?
一场考试,只不过是一场考试而已,它承载的只是我们一个阶段知识量累积的多少,一个社会阶段下阅历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它并不能凌驾于我们之上,去主导你的人生。
我也知道,道理大家都懂,剩下的依然是紧张。
只有一开始知道自己结果的人才不会紧张,不管他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我们要打败的,其实就是面对未知的恐惧,所以不要想结果,如果一定要想,就想那个最坏的结果,自己能承受的最坏的结果。
因为最近在看和北欧文化有关的书,写到这里就分享一个盛行于丹麦的主流价值观法则,它的名字是「Law of Jante 詹代法则」,虽然里面的一些观点我并不认可,但还是觉得有值得思辨的地方,值得分享给大家,顺便转移下注意力啦~不要紧张~
詹代法则有共有十条,不过可以浓缩为一句话:不要以为你很特别,不要以为你比我们优秀。
十大法则是:
1.不要以为你很特别。
2.不要以为你和我们一样。
3.不要以为你比我们聪明。
4.不要想像自己比我们好。
5.不要以为你懂得比我们多。
6.不要以为你比我们更重要。
7.不要以为你很能干。
8.不要取笑我们。
9.不要以为每个人都很在乎你。
10.不要以为你能教训我们什么。
所以,栗子一直想做大家的好朋友,陪伴大家一起成长,如果你的困惑,恰好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那么我觉得非常开心,谢谢你又给了我一个认识这个世界,认识我自己价值观和态度的机会。
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