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认知突围》这本书的最后两篇文章-人生的消费和投资以及幸福人人都能拥有,很有意思和启发性的两篇文章
人生的消费和投资
投资和消费是人类的两大终极行为,这么说是因为几乎能把一生中干的所有事都囊括进里面
而我想在这两大终极行为之外的就是——损耗了
很多时候,消费和投资是在一起的,只是各自占的成分不一样而已
举几个例子
1、我和牛逼的学长出去吃饭聊天,消费在于我们出去干饭了,花钱吃到了比平时好的东西,投资在于我接触到这牛逼的学长的认知,思维,或者技术的指导和点醒,亦或者是结交了人脉,在我找工作时候学长可以给我内推,让我有更多机会拥有一个好工作,而这其中的投资和消费所占的比例就只有我自己知道了,首先消费的两大东西就是金钱和时间,第三大东西就是可能性,例如我投资一个股票,10年后涨了一千倍,或者说的平常一点,我本来就是在业余时间能通过写作或者兼职什么的赚的钱或者其他财富等
广义上来说:消费和投资都是利己的,消费是为了当下满足,投资是为了延迟满足
不管我们正在满足需求还是延迟满足需求,我们都要莫在干着让自己愉悦的事情,要莫在干着能在未来让自己更愉悦的事,只是对人生的总效益的水平有区别而已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知道是该消费还是该投资(延迟满足)的时候,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怎么才能让自己总效益最高
举个例子,自己带入一下,自己买衣服,买电子产品,买书,时候,不仅是买了,更要看使用率,以及使用的场景,如果买一个衣服花了500元,对应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但是总共却没穿几次,也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场合,而且很快自己就忘了这个衣服,或者是不喜欢,那么这时候很明显的,损耗大于了消费和投资的比例,但如过说这件事让你之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那很可能这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虽然当下损耗大,但是未来会因此节省很多资源,包括钱,时间,情绪
只有在损耗的状态下,才叫虚度人生,其他的所有差别都只是选择给人生填涂不同的色彩而已
幸福人人都能拥有
书中给的观点很简单,只有两个, 但是所有人都深有体会
有人觉得幸福由金钱决定,有人说,幸福由成功决定,成功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有意义的人生,有人说是内心的充盈,关于内心的充盈这个,大家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是自欺欺人了,比如手被门夹子,非要说不疼等等
幸福感和绝对值没多大关系,或者说不是决定因素
幸福的的唯一来源就是比较
为甚这么说,因为比较是依靠参照物的,参照物是不定的
举个例子,假如一个盲人生下来,刚开始他是没什么不开心不幸福的,因为不在意,只有当你知道了大多数人都是可以看见的这一事实后,才会感受到失落
比较分为两种,1、跟他人比较 2、跟自己比较
跟他人比较
1、为什么很多穷人希望人人都一样穷?
2、当一个北漂5年的勉强攒够首付的人和刚北漂的同事比较 与 一个北京本地人有一个130平的大house的天天泡妞的同事比较,心境有什么区别?
3、同情心为什么让人幸福?但为什么有些人不接受同情?
跟自己比较
1、状态的稳定性,当一个人长时间过着开凯迪拉克的,一天换一个百万豪车的人,突然只能做公交车了
2、一个中彩票的人,幸福感能维持多久?
3、我现在要是有一个亿,每天吃喝玩乐就能幸福一生了?
4、一个出生就是亿万富翁的人,和一个从普通人打拼到亿万富翁的人,谁的幸福感更多?
很明显,跟自己比较,比较的是状态之间的转换
其他
所以你想要幸福吗?只需要和自己弱的人比较,或者和自己的状态比较就行了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老师和家长转变了,从前只爱说你看看这个那个同学成绩这么好,你呢?就知道玩儿?变为了,别气馁,你看这次进步了10名呢?这样下去那可不越来越厉害了
我始终觉得自己呢,就像是一个婴儿一样,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更多,总能感觉世界特别大,但是有个什么东西在包裹着自己,从而没法接触更为广袤的世界,这个包裹物也是自己的保护伞,而我一生的努力就是让这个包裹物变大,或者消失,亦或者说,让其只变成一个保护伞,在有危险的时候出来,没有危险的时候消失的东西,我想它可能是认知,可能是原则,或者世界观,能力价值等等的综合物
再说点我和小组相关的事情
目前大三上结束,在园区学习,大家心知肚明,状态贼差,两方面原因,客观和主观
客观上,相比刚进小组有路线,大家能一步一步突破,有学长指导,现在呢,没有路线,方向不明确,每天依旧是来小组10个小时多学习,但是在方向和路线不明确的情况下,怎么学?另外,没有学长再主动给我们开会,主动过来给我们指导,解决问题,指明问题和方向,这是和以前的自己比较,和以前的学长比较呢,学长们到这时候是有项目做,有面试前准备路线和指导,而我们全没有,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同学抱怨和不满的原因
这些东西,我和另外一些同学其实说过很多次了,为什么这次还提出呢?
我就是想证明一下,说这些话的人都在比较,而这种不好的比较对改善状况没有任何好处和效益,他不会让你有任何改善,但是如果你能换一些比较对象,以及就算你认识到这些不利因素了,但是你的重心在于如何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那么这就是好的了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本来是想这些事情不多的,但是听的多了,这些不好的方面的比较,让我也很伤心,虽然我总是说不要在意这些你不能改变,咱们现在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了,那就是应对2个月后的春招和之后的秋招啊,但你说他说的也都是事实,怎么可能不难受呢?
那么怎么办?先比较
和自己比较
跟上高中时候比较,我很喜欢计算机,或者说了解,或者感兴趣吧,但是入门都难,自己看了B站的小甲鱼讲python的课程,最后硬着头皮也还是连安装一个python都搞了好久,关键是下载完之后,连打开都不会,就这样过去了,合着我就下载了个软件呗?.....,但是现在呢?我安装任何变成软件,快速入手,都不是问题了,经过java和go的学习,这对我简直就是so easy,这么一想,爽啊
和别人比较
我虽然是信工的,但是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比我们学校很多计科和数据的都牛逼,最起码我写了两个项目了,我会部署项目,我对java和go语言的基础非常熟悉,考试c语言和java的时候我都是90多分,java更是99+,这么一想,爽啊
什么?如果你觉得还不够爽,那你就再多发现一点呗,一个比较来两个,两个不够来三个呗!
光爽还不够,咱得为现在和以后想想,怎么破圈呢?学长说要莫靠自己要莫靠高人,我觉得扯淡呢,没一点实际的,都是大道理,谁不知道呢
ntmd首先得知道,你马上就要找实习了呀!很多人连这个事情都不管了,初心忘了,干个球呀
那么当下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应对实习和校招呢?我的想法和做法是这样的
1、只要知道是找实习,那么事情直接简单一大半了呀,实习看什么?根据往届学长回来交流等其他来源知道,实习看项目,看数据结构与算法,这两个能占到80%,各一半一半,为啥?面试让你写算法题,你写不出来,别的再优秀也不行,为啥看项目,证明有能力呀,剩下20%就是面经了,根据口述知道,面经应该是可以速成的,背背能解决很多事情,简单来说就是准备这三个事情呗,项目,数据结构与算法,面经。
呗,听你这话就跟听某学长说话一样,假大空,没一点实际的
确实,但是这一步是大方向不可少,大方向之后咱们就得根据自己情况做出具体的规划写出来,搞得正式一点,去实践,实践过程中不断纠正
2、每个人情况不同,我就说说我的,我是go开发的方向,目前内部考试项目我负责的模块做完了,说实话,我感觉自己负责的模块并不是核心的部分,曾有一次我主动说要负责考试这个还算相对核心的一部分,但是不知道怎么稀里糊涂到了另一个同学手里,所以说实话,这个项目对我价值比较少我也是很遗憾了,而第一个项目重要场所,说白了就是二次开发呗,作为第一个项目他让我收获了很多,例如短信服务我研发的,项目部署,了解到跳板机,codereview、项目文档,apifox等等新知识,但依旧不满足,因为不够核心,两个项目的都不够核心让我不得不再来一个,可是小组给不了,我就只好自己构造项目,我的colorful_moments项目,目前进度也不多我就简单说一下,就是做到基本要求的功能单独学习研发做出来了,就是一个日程,我希望为了解决很多人记不住重要之人生日的问题而开发了,用到了go语言内置的time等包,后边会加timer、ticker包的周期功能等,目前到了选定框架时候,每天大概抽出来一个上午做,这个过程中当然依旧记录各种需求,各种问题在typor里
3、算法,每天下午一个下午做算法,累的时候就看书,很多时候我一累就去看书,看完了还得写笔记,一些还特别耗时间,就像今天下午这样....,所以这是我认为不好的地方,所以我后边要慢慢纠正这个坏习惯,把握好这个度
4、面试相关的,这个我经常可能一周一次,两次找一个正在实习的学长学姐交流或者是小二学长,每次交流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有时候特别累,因为输入太多了,脑袋要炸的感觉。
这个过程中我在不断纠正,不断改变,但是大方向真的一次没变过,变得都是怎么改进更好的提升效率,整理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