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带上口罩那天算起,已经整整三个星期没有逛过街了,最远也就去家附近的盒马超市,疯狂地采购了两三星期的食品。 本来就不爱凑热闹,这个时候就更加往人少的地方跑,所以根本就没有考虑如何配菜,匆匆地拿了些鱼、虾、肉、蛋以及蔬菜,赶紧结账。幸亏在海鲜柜拿鱼虾时遇到一个非常慈祥的上海阿姨,提醒我她那里也可以买单,既免去了排长队的时间,也减少了近距离接触人的机会,看我买了不少东西,阿姨还慷慨地送给我两个保温袋。
每天在家做饭的日子不算少,但是连续三个星期没有外食的日子基本没有过, 即使数十年前的小时候也起码有大饼油条咸豆浆小馄饨吃,说什么也不会只吃自己家里做的食物。 面对着满满一冰箱的食材,每天起床后就寻思着如何搭配着做: 今天吃鱼,明天吃虾,后天炖鸡汤;绿叶菜比较难得,要隔天匀着吃,不然一下子全吃完的话,后面的日子就只能土豆洋葱辣椒,又单调又营养不均衡;味道也要有变化 - 做几天本帮菜,再来点酸辣重口味,再试试沪式西餐,家常日料,总之是要有变化。眼看着平时常去的点心店、餐馆近在咫尺,也只好狠狠地咽下口水,不去想那些诱人的美味。
上个星期有好几天都风和日丽,坐在阳台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看着上海展览中心的尖顶,想象自己在南京西路静安寺那一带尽情地逛,等逛够吃够,一定要去陕西路的美新点心店买手工汤团带回家煮,再买一些生的春卷回家炸得热热脆脆地,蘸上米醋吃,或者蘸辣酱油也不错……, 想着想着一晃又到了午餐时间,赶紧走入厨房系上围裙拿起菜刀切切切,抡起锅铲炒炒炒,没有外食的世界也一样美好,毕竟我们年轻的时候也不是三天两头下馆子,攥着有限的工资精打细算,报纸上也有专门的版面“巧珍当家”教育人们如何勤俭持家,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极致。
想到“勤俭持家”这个词,原先总会联想到“抠门”,“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好像浑身都有点绷紧的感觉,但是兴许是晒了一上午的太阳,心中满是阳光,我忽然觉得“勤俭持家”其实就是高效能、高效率的代名词,不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面,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好每一份资源 -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这样的精神, 做什么会不成呢?
在厨房里倒腾了一会儿,发现囤货中没有放在冰箱里的两只土豆略有点发芽,赶紧处理一下,细细地切成丝,漂去一些淀粉后过水沥干,起油锅放入几粒花椒,顿时满屋的香气,放入土豆丝煸炒,迅速加入醋、盐、辣椒,翻炒后再加入金针菇,起锅前加少量白糖提鲜,满满一大盆美味佳肴就这么端上餐桌了, 就着热腾腾的白米饭吃下去, 胃里满足,心里舒坦。看来,只要用心,每个人都可以成“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