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接触过新鲜的无花果前,我看着无花果干的内部结构也是提不起兴致的。这玩意有什么好吃的?还不好看。直到老妈在自家院子里种上了无花果。
老妈种的无花果成熟了,个头挺大,外表不输市面上出售的。她把采摘的果实给了一些我,说是连外面的皮都可以吃下去。
第一次,掰开一颗,晶莹的细白须包裹着暗红色的浆肉,还密布着细小的淡黄色果籽。我当时就觉得这果子对有“密集恐惧症”的不太友好。先生凑过来一看,一脸嫌弃:“咦~什么玩意?”
它的内部构造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看的一部电影《星河战队》里那个虫王,它的嘴里全是类似白须的触角,随着咆哮的口气像随风飞扬的头发丝一样让人窒息作呕。然后再从这些密密麻麻的触角中央探出一根“大吸管”,快、准、狠地扎入人类头颅,吸食脑髓……
我还是硬着头皮用勺子挖里面的果瓤尝尝,有点青涩的味道,淡甜,也算不上很好吃。然后把剩下的都放冰箱了。
结果放在冰箱里的都变得软绵绵的不能吃了。看来这果子保鲜期还短。我妈知道后不由责备,好东西你们都不识货,白白浪费啊!这才正儿八经百度了解无花果的功效。
这不,前几天我妈又给了六颗果子,这次可不能浪费了,拿出碗把果瓤全挖出来,准备当晚饭吃。被一些同事看见了,大呼小叫起来,这什么玩意儿?怎么看上去那么恶心?
我用勺子一口一口挑着吃,这次的口感比上次好,比较清甜。唉,好东西啊,不识货呀,我也发出类似老妈的感叹。看来对无花果嗤之以鼻的人不在少数。
刚好当晚去看了今夏最燃最火的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不由就将哪吒和无花果联想在一起了。
很多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人和事存在偏见,成见就像一座山。就像你想去一个地方旅游,总会有人冒出来说,那地方有什么好玩的?我去过了,真的一点意思都没有。然后想去的人就开始纠结了,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再去问甲乙丙,都说没意思,那就不去了吧。
哪吒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那我可不可以也说:“这个地方有意思还是没意思,我要自己去过了才知道,而不是听取别人的片面之词。”?
《哪吒》更适合成年人或即将成年的青少年朋友观看。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背对着太阳的月亮的另一面,没有被公布于众的一面。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和事,无花果再好也有食用禁忌,但不了解的人或不适合吃的人也不能就此将它全盘否定。就算有完美,依然会有人不买账,觉得太假了。
就像敖丙,就算他得到的是向善向好的蓝色灵珠,救了陈塘关的黎民百姓又怎样?他来自罪孽深重的龙族,人们还是会碍于他的龙族身份,对他的成见不可能完全抹去。
这个世上,成见不可能完全不存在,这正是构成世界精彩多元的方面之一。但我们可以试着去了解那些人和事,从而转变先前一些有失偏颇的看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