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打开手机,满屏皆是母亲节的祝福和文案,然而,这个母亲节毕竟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我们过这个节日,更多是出于一种节日的氛围或是某种仪式感而已,并无太多的真情和文化内涵在其中。实际上,我们理应有自己的中国母亲节,一个充溢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中国母亲节。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积淀了太多值得记忆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财富,余秋雨先生说,文化的灭亡从失去记忆开始,而激活一种重大的文化记忆足以挽救整体生命。而传统节庆它宛如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长卷,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潜移默化地延续着民族精神和凝聚力。
当前,在多元文化语境下,有关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造成了强大冲击的话题,易中天先生有过一段很有趣的描述,他说像《千万次地问》那首歌,西方对中国了解远不如中国之于西方,那是“可是你却并不在意”,结果是我们的生活半西化,穿西装过洋节,而世界并没因此变得像中国,这就叫“可是你却依然是你”。已导致的结果如一位著名学者所说的,中国人过洋节就像是进别人家的祠堂,拜别人的祖宗,拜了半天,不知姓张姓李何方神圣。在经济政治文化日益趋向一体化的今天,不同文化和观念的交融和碰撞整合,给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提出了新的挑战。
时下我们流行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1876年,美国悲悼南北战争的死者,时任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总监的贾维斯夫人在礼拜堂讲授美国国殇日的课程,讲到战役中捐躯的英雄故事后祈祷:“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全世界的母亲。”贾维斯夫人在72岁时离开人世。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决定要完成母亲的心愿在她的一再呼吁下,提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和支持,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郑重宣布,把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贾维斯夫人的忌日,定为母亲节。
作为母亲节创始人,安娜·贾维斯并没有把这看作是一种荣誉,反而痛恨商家借机促销谋利。对她而言,多花时间陪伴母亲比花钱为她购买礼物更显真诚。当她意识到母亲节已经成为了商业化节日,她感到非常愤怒,甚至以母亲节创始人的名义起诉罗斯福总统夫人基金会,告她把母亲节商业化。在她的后半生,她用自己的积蓄与利用母亲节促销的商家打官司,一度曾有33起诉讼案同时进行。这不仅耗尽了她此后几十年的光阴,也耗尽了她从家庭继承的微薄财富,让她最终破产。
同样是“母亲节”,文化内涵是不同的。我们知道,“孝文化”是发源于古老中国的独特文化,是基于自然亲情血缘关系而形成的伦理理念,是根植于人性、人情且符合人性、人情的!这也就是说,中国人的“母亲节”是孝文化的体现,但西方并没有“孝”的理念,他们的母亲节只是源于对母亲的尊敬而已。我们中国人过西方母亲节终究是雾里看花,隔了一层,缺乏孝文化支撑的母亲节到底是“东施效颦”,很难将对母亲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而我们的血脉里本身就流淌着“孝文化”,所以过起中国特色的母亲节来肯定自然而然、并有真切的“孝”在其中!
安娜·贾维斯在母亲的葬礼上,给所有参加活动的母亲送上500朵白色的康乃馨, 从此,康乃馨被称为“母亲花”。关于母亲花,我们国家在千年前就有了,中国古代将“萱草”作为“母亲花”,“萱草”又有忘忧草之称。所以古人会在母亲的堂前种下一株“萱草”,是希望母亲能够乐以忘忧!如在《诗经》里就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说法。孟郊的《游子诗》也说到:“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宋人叶梦得亦有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是啊!世界上有一种最深沉的爱就是母亲的爱,自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她的心就一直牵挂着我们!
所谓“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每一次与子女的分别都会让母亲感到忧愁,母亲的一生有太多的忧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所以该让她乐以忘忧!而忘忧草正有如此美好的寓意,“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母亲的教育、母亲的温暖、母亲的力量撑起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半边天,理应有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以其优秀中华文化特色来影响、感染、打动当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