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颗小树,想让他长成什么样的,全在于如何修剪。所以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的确是真理。
教子有方,方能成才,教子无方,只能毁才。往往经历了才能明白,明白了后悔已晚了。所以要理论结合实际,因材施教。
不能以自己的性格去要求孩子更不能用别人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长们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教育孩子,尤其是看学习好的孩子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然后回家照搬硬教,结果不一定会好,甚至适得其反。因为个性不同,人家的孩子就得用硬办法,可是你家的孩子就不吃这一套。人家的孩子就喜欢夸奖,你家的孩子就不一定奏效。一定要用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来管理教育,方能起到作用。
笔者深有体会,深受其害,今天写出来希望看到的能有所启发。我家儿子其实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可是就因为教育方式不当,把孩子差点耽误了。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很优秀,积极参与班里各种活动,当班长,还在全国作文比赛中拿了三等奖。因为孩子从小喜欢看书,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这时候我有一个严重失误,当时老师让我帮孩子把作文稿投出去发表,而我没太在意,一次也没投过,这是严重的错误。
上初一时,孩子仍然很努力,主动让我把不会做的题给列出来,每天中午回来做一道,晚上回来做一道。而且自己要求每天放学回来写完作业再吃饭。尽管如此,我和媳妇还是不满意孩子某些方面,其实主要是媳妇要求太多,老是催着我盯住孩子写作业,写的字大了也不行,小了也不行,慢了也不行,反正是要求太高,每天如此,孩子写作业,我必须坐在跟前看着,不看就骂我,冲我发脾气。久而久之,孩子终于受不了啦,某天突然爆发了,接下来爆发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时媳妇儿让效仿邻居家的管教方法——打,第一次儿子忍了,第二次不忍了,因为孩子太压抑了,站起来挡住我了,那时候个子已经1米7以上了。所以这一招彻底失败了,儿子也疲惫了,越来越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里我犯了一种错误,就是效仿别人的教育方式,邻居家的孩子一直用打的方式管理,也是人家孩子性格的原因,所以就能管用。但是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不见得能起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还有就是各种补习班,孩子学习越来越差,于是就报上补课班,这样孩子连个休息的时间也没有,物极必反,最终不得不休学调整。
这里补充一下,因为孩子每天吃完饭写作业,别写别生气,把孩子的胃也弄下病了,后来看了好久的病,到现在还有隐患。
现在孩子仍旧写的好文章,所以毕业后没有按学的专业就业,而是以写作为主的方向就业了,很敬业很努力。
我很内疚,常常自责,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别逼孩子,别打孩子,培养一个好习惯比啥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