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我最近两个月一直在做的一件事。
这件事是「电影解说短视频」。
一、为什么一开始要做?
两个月前,我在调研项目时,选择了短视频这个方向,并打算做知识分享类的内容。
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向,是考虑到短视频正处于比较热门的赛道,而知识分享又能通过输出倒逼我学习成长。
如果做得好,未来收益可期;即使没做好,自己也能在过程中成长很多。
正好,我一个朋友也打算做短视频,并且已经研究了一段时间,于是,我向他请教了一番。
他给我讲了短视频的前景,还给我分享了一些成功案例、运营技巧和变现方式。
除此之外,我还受到启发,做电影解说短视频,也就是现在要放弃的这件事。
选择做这件事,在当时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1.电影解说类更容易涨粉。
知识分享类的短视频,粉丝的增长较慢,这个领域做得比较好的,是百万级的粉丝。而电影解说做得好的,是千万级的粉丝。
百万级的粉丝,虽然已经很多,但从这两个数据的对比,可见对后者感兴趣的人要多得多。
2.我有视频剪辑的技术。
在这之前,我因为想要剪辑旅行时的视频,自学了视频剪辑的技术,正好有了用武之地。
3.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
好电影有很多,因此有源源不断的素材;找优质资源和素材这种事,对于技术出身的我很容易;豆瓣、油管上有很多内容可以参考、借鉴。
因此,我当时非常乐观的估计,当我把效率做到最优时,每周花5个小时就能搞定一部电影。
我把看电影的时间刨除在外,因为每周看一部好电影,也是不错的生活消遣。
4.可以借此熟悉平台的规则和玩法,因此就算没做成也有意义。
于是,说干就干。
我先花了两周时间调研和学习平台的规则、前辈的经验,分析了头部玩家的数据和内容,然后以最优秀的两个为榜样,研究细节。
最后尝试做了一个小样,虽然花了很长时间,但我知道哪些地方能改进,因此仍信心满满的开始了。
在接下来的6周,我始终坚持每周产出一部作品。
二、为什么现在又要放弃?
因为这件事太耗时了,经过6周对质量和效率的优化迭代,独自做完一部仍要花费30个小时的时间,我估计效率到极限也得20个小时。
要知道,我一开始只想把它当做副业来做,但现在,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已经影响到我去做其它事。
我梳理了整个流程:选片、找资源、下载、观看,写稿子,录制音频,剪辑视频,加背景,加字幕,制作封面,发布,回评论。
这些流程中,看电影可作为消遣,写稿子有点创作性质,而剩下的都是体力劳动。
因为有Deadline,所以每周都要熬夜才能如期发布。——果然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
我虽不排斥做这件事,但是也并不喜欢。
在这过程中,我曾试图找到一些理由来安慰自己坚持。
比如看电影如同读书一样,可以体会到别样人生;写稿子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粉丝的增长和点赞能带来喜悦。
而且,只要坚持下去把内容做好,终有一天会有大量的粉丝,会怎样怎样……
但是,我之所以没有去上班,不就是打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吗?这件事我并不喜欢啊。
从写完稿子开始,后面的体力工作,仍耗费大量的时间,却对个人成长几乎没有帮助。
就算我坚持下去,把它做好,然后呢?从任何角度看,我都没有优势能超越头部玩家。
就算做的不错,能做到中上水平,预计也赚不了多少钱。它的确定性和回报,远远不如我去上班。
所以,深思熟虑后,我还是选择了放弃。这样便能够把时间腾出来,更聚焦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三、有什么收获?
虽然这件事以放弃而告终,但是它还是给我带来了一些收获。人生每一段路都不是白走的,所以要总结一下。
1.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
短视频创作对我来说,完全是新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平台的规则、玩法和视频制作的技术。
如果以后要做其他内容的短视频,一定会有很大帮助。
2.更加深刻的体会:不能轻视任何职业。
我是程序员出身,但在原来的工作中,早就通过轮岗等方式体验到,每个岗位、每种职业都不容易,不能轻视。
这次,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了。写好一篇稿子很难,而视频和音频两个领域专业性都很强。
我就是在一开始把事情想简单了,对自己过于自信,才盲目开始的。
3.放下,是认清自己的过程。
在考虑要不要放下时,也是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的过程。
我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能让自己成长的事,而现在我找到的是写作和投资,所以我要更专注于此。
好了,此事翻篇,开始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