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沟通有三个重点:第一是感情,第二是逻辑,第三是人格。
沟通最重要的是感情的诉求,占65%,数据逻辑能力占25%,你的人格信誉占10%。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的理论:有效的沟通元素中内容的影响力只有7%,55%是你说话的体态,38%是你的声调。
反思
你的知识、行为都是别人一次次口传心授但实际上那些信息的可靠程度到底有多少呢?
回想一下,我们从父母朋友老师身上学到的一些知识,有多少是他们身体力行得出的实践有多少是他们听说转述的呢?
眼见尚且不一定为真实,更何况听说,如果我们再懒一些没有辩证精神,反省意识,
只是拿来主义囫囵吞枣不进行自我消化理解,那由基础知识堆积的你自己,含金量有多少呢?
沟通Fail(失败)的原理
沟通的两人get到各自的点,大程度上是这样的模式:
我说一个A,你说一个B,我们两个人的观点都被认为各自有生命的观点,
如果我认为你的B印证不了我心中A的观点,那么我会本能地保护我的A去辩证B,从而证明我A的正确性。
但也因此就失了中立,有了立场就进入了pk赛场,也就失去了做裁判的资格。
所以可能我所捍卫的A的观点可能不那么正确,甚至有实例证明某部分是错误的,我也会像护犊子一样的保卫它。
同样的,我们也会选择性失忆、选择性充耳不闻~
你所听到的,是你想听到的;你所说的,是你想让别人知道的。
沟通的必要性
每个人的都有各自的操作系统,行为模式,系统兼容可以有交流,不兼容,那么连接的门票都没有更别提沟通了。
所以保持开放的态度和头脑实在是重要,因为它带给了我们改正、辨证的可能性,
也许真理本来就在我们眼前,但是因为这双选择的眼睛,选择性的忽略这个房间里的大象。
一直以来觉得沟通能解决绝大多数的人际问题。
古话说“人心隔肚皮”,那头脑中的思想如果不说出来交流,怎么能指望别人在你不说的情况下就懂你的初衷呢?
绝大多数时候,由于人的立场不同、办事方式不同、甚至语气习惯不同就能足以造成天大的误会,
如果我们能在有机会的时候彼此沟通,理解彼此的立场、行为,等一等再发脾气、产生情绪,很多事情即可迎刃而解。
你说呢?
------By Ms.No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