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里有多少人在日更?
又有多少人在反对日更。
有人说,一味的输出质量不高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
可是对于小白来说,到底什么是有意义的。
我想,应该是探索。
现在的写作成了一种趋势。
数以亿万的人去追捧。
写作这两个字,是我一直不敢去提的。
我从来不敢跟人讲,我是写作爱好者。
觉得我的充其量,不过是热爱文字的人罢了。
书写文字,表达观点是一件很美的事。
你脑海中那些抽象或是具象的东西,由文字转化出来,被别人读到。
如果能够引起共鸣,这是一件太过美好的事情。
这是一场没有预谋的邂逅,偶然间像找到了多年的老朋友。
不得不说,现在的写作,目的性太强。
现在的阅读目的性也太强。
一定是为着获取什么而读而写的。
不然就没有所谓的“价值”。
没有“价值”的文章,就没有流量。
流量时代,没有流量就意味着一无所有。
那个纯粹因为热爱而书写的年代过去了。
书写情感的某些小文,没有了什么市场。
鸡汤文,逆袭文集结成书,还畅销。
有人分析咪蒙到底是怎么火的。
咪蒙自曝过,自己的每篇文都不是随便写的,是建立在大量市场调研,在数据支撑的基础上写的。
偏偏是爆文。
我们后来者常常梦想自己的文章可以成爆款。
那意味着你每个字折合成人民币的比率大大增加。
人家想看什么,你就写什么。
作家这个职业群体,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吗?不应该是冷眼看世间百态,书写高度自由的吗?
某个作家受到后来者提问,怎么才能写出好文。
他说,你现在写了多少字,你得先有一定的字数,再来谈怎么写好。
日更这件事,我想对于小白来说,是件好事。
即便是成熟的作家,他也要保证每天有多少字数的输出量。
最简单的道理不就是,你总得先写出来,再能去想怎么写得更好吧。
好这个标准,也无所谓标准。
今天被专题收录了,就是写得好,明天被公众号拒了,就是写得不好。
有人说读者最有权说作家写得好不好。
我想作家一览众山小,公认的写得好,必是写得好。
毁誉参半,那就是写得还不够好。
写这个动作是必须的。
像我们普通人,写字这件事很难像吃饭睡觉一样,不写就活不了。
日更是为了让我们持续输出。
它也是在寻找有缘人与之同行。
写得没有意义?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日更更是非要你在每日的生活中划出一个圈来专门给它。
哪怕是五分钟。
如果写,就必须要思考,你下班途中的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你上班路上的拥挤喧嚣和雾霾。
你想得到,就写得出来。
有人说,艺术是相通的。
有人说,世上从来不缺少美,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常说自己写不出来。
就像素描一样。
就像摄影一样。
我有一个办法。
不论你在哪里,身在何处。
拿起手机,漫无目的地照一张相。
照一张你自己都不知道照上了什么的照片。
一天之内多照几张。
晚上,静下来的时候,好好看看这几张照片,你会想到什么?
我曾经随手拍了一张自己的办公桌。
像看一个不认识的人一样看了许久。
哦,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这个主人最近很焦虑吧,她的书桌像战场一样。
你看它泡的茶,是降火的,她的桌子上有一摞高高的文件,有一种压迫感。
它们一定被要求在某个时间内完成。
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表格和数字。
你可以把这写成一个上班族的故事。
一个孤独的女人,除了工作什么都没有。
你可以通过她桌子上的照片想象她的家庭。
你可以写写现代白领丽人的焦虑。
可以写写办公桌与成功人士的关系。
等等等等。
假如你是自由书写,那你就什么都可以写。
可是如果你又在寻找有价值的东西。
大概要让你失望了。
这里没有逆袭的人生。
也许像我看过的一篇软文所述。
整洁的办公桌会有好事发生。
是讲整理术的,那确实是有价值的。
可是我们恰好不擅长整理。
而且,他们总是在说,写文要确定一个领域,那么整理术这个领域,我又要排除掉了。
等我去修炼了整理术再来写这篇文章,我又要错过一个亿了。
不是说经验类的分享不好。
正所谓,想清楚自己的路才是正道。
任何一种事物都会有不同的解读。
日更些不知所谓的垃圾文不可取,那我们可不可以尽量做到有内容些,有思考些。
假如没有日更,那么便想写就写想不写就不写。
积累这件事,本就是我们自己的事。
同一个事,100天前的自己是这样想的。
100天之后的自己,可能有了新的想法。
也没什么不好。
对得起自己就好。
有些事,也不用想得那么复杂。
先去写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