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文/文
前天忙里偷闲,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去电影院感受了近期连点映都狂揽一个亿的社会派文艺片《我不是药神》。不出意外,接下来四到五年内无人可以打破它票房评分双收的成就。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史上一座里程碑之作,是社会派文艺片的一次飞跃。
《药神》故事的剧情简单易懂,好电影就该这样,平凡的故事让观众动之以情,如果只靠浮华的台词和剧情那纯粹是哗众取宠。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访,打破了神油店老板程勇的平凡人生,他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收获巨额利润的他,生活剧烈变化,被病患们冠以“药神”的称号。但是,一场关于救赎的拉锯战也在波涛暗涌中慢慢展开。
看脸的时代,一部电影的好坏也被狭隘的固定在两个PF上了,评分和票房。一部电影,特别是国产文艺片很难做到两个PF双收的境界,评分是艺术成就,票房是大众的认可。这大半年来,看得出国产电影票房的崛起。《战狼2》《红海》《唐探》那是老生常谈了,究其票房高涨原因得算上天时地利人和。 暑假档且国民热血的主旋律电影,或是新春档里的优秀大片。而《药神》属于没有那么多外部因素但也卖的好的电影。虽然说《金蝉脱壳2》烂得掉渣,要知道在当今文艺电影的饭碗没有大片好端。上一部大卖的文艺片还是2017春节档的《乘风破浪》。《药神》这匹黑马就这样杀出重围,三天7亿票房,目前还在疯狂增长。豆瓣这种历年来秉承自己人看不起自己人的态度也给了《药神》惊人的9.0分,要知道上一部豆瓣9分以上的国产电影还是2004年的《无间道》。
无疑,这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在社会意义上是成功的。在生命面前每个人都有活着的权利,不管你是快活还是苟活。《药神》的人物塑造鲜明立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和宿命。而矛盾点也是这部剧点睛之笔就出现在这里——在充满硝烟和纷争的剧情里你竟然找不出一位反派。无论是无偿走私救人性命的程勇,还是为了情谊出手相助最后惨死轮下的黄毛,或是秉公执法纠结矛盾以曹斌为代表的行政机关,和千千万万在生命边缘垂死挣扎的白口罩……格列宁一个资本家秉公定价也是要钱吃饭的吧;张长林良心发现最终在警局面对警察的威胁和程勇与生命站在同一战线不能完全算是坏人吧。他们都是在走自己的宿命,而聚爆点就在这些宿命间擦出的璀璨火花。
人的生命一天天流逝,而希望是自我治愈最好的方法,甚至可以战胜病魔。就像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说的,千万次想死,看见孩子的那一刻,就突然想继续活下去。吕受益在整部剧中扮演了一个悲剧的人物。从找到程勇起就是他垂死挣扎的写照,当第一批格列宁走私到他眼前时,想必他摸程勇大腿那一幕让人发笑。那其实是一个看到希望后无比欣喜但不善言辞的人最真挚的感激表达(其实你可以理解成抱大腿,就跟你勇哥混了!)。而最后仿制药被一锅端,朋友的背叛也使他受不住折磨,希望破灭,自我结束了生命。 他也是千千万万白口罩们的写照,维护仅由的苟活希望,他不是药神,他想活着听酣睡的孩子将来啼哭声中的“爸爸”。
程勇不是白血病病人,可能有人会说走私的开始是为了钱,那么要钱又是因为谁?为了儿子小澍。他极力想做个能给予好的条件给儿子的好爸爸,起源于舍不得,他舍不得孩子跟前妻出国。他要挺直腰板。另一方面,出于历经了白血病人的生死与共,善良的本质总归是不会变的,他不能放弃“药神”的称号,放弃意味着掐断穷人的生命线。 “穷病”统治着人们。在电影的转折点,程勇陷入矛盾。也是张长林推了一把,让他选择平凡生活,放弃了药神称号。蝴蝶效应导致后来的事情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程勇没有放弃药神而是闭着眼死磕到底会怎么样。结局肯定是警察一锅端,一个团队人都将面临牢狱之灾,生命线将会永远掐断。可见编导对张长林这个角色安排的巧妙。
同理,曹斌和警察是责任与良心中间夹杂的矛盾体。在有血有肉的人类身上铐上法大于情的枷锁,你还能让他们怎么办?
我们从来不会去反思是不是这个制度的不合理。一款同药效且更加便宜的救命药,傻子都知道怎么选。是否因为没交关税?是否因为正版药品的压制?就剥夺了生命权利。制度在质疑小作坊用劣质药品扩大盈利却为何不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质疑正规药厂天价药的不合理性。难不成他们认为五百块的药出手四万一瓶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有人可以四天六千万有人每天吃不饱饭。
这样的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社会派文艺片,从而引起社会重视一类事件的电影历年来的第一都是韩国。像是当年改变韩国的《熔炉》或是《素媛》都是让人揪心落泪的电影。而处于某些不言而喻的原因,中国电影在这方面一直没能走的远。而这类电影正是艺术家和艺术对社会的推进力量。去年的国产电影《嘉年华》开了个好头,不过由于一些原因没有登上银幕,但也争取了豆瓣8.5的高分。想必如今的《药神》票房评分双收的成就标志着中国电影在此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嘉年华》和《熔炉》全片以冷色调,弥漫着压抑恐惧的气息,不少人想起《熔炉》里猥琐校长趴在厕所上的表情还是会毛骨悚然。两部影片有鲜明的好与坏,善于恶,权利与人民。是人们对恶劣凶险人性的抗争,随处可见的惊悚,落泪更多是为悲惨遭遇下的人们的互爱。而《药神》全片暖色调,没有对与错,都是面对唯一一个残酷的敌人白血病所爆发出的爱与责任,是电影史上的另一种成功。为人与人间的无奈与矛盾和温情落泪。
值得一题的是《我不是药神》在上映前历经过改名风波。从公布拍摄任务的《印度药神》到《中国药神》。滑稽的是广电局对《中国药神》这一名字的审核结果没有通过,但索性改成了《我不是药神》居然过审了,可能那帮知识分子也认为中国的药一点也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