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从未争气过。惹事生非,从未缺席过。努力一遭,不足一栋楼钱。到头来,还要为你卖身卖血。
最近,朋友跟我说父母因没钱买房,不得不驱使他从一线城市回到老家当了一名公务员,相比较一线城市的房价,还是老家的两三千一平米活的更踏实,住着更舒心,起码不用为未来的学区房发愁,也不用因为交通的不便利而导致每天总要早起两个小时去上班。有时候想想,好像这话说的毛病,可是朋友却特别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是一个小领导或者自己不是一个富二代。
太多的人因大城市难以生存而选择了退出,很多人也因回来后一时无法适应三四线城市的慢节奏再次选择北上。可怜天下父母心,当越来越多的父母都在远方操心着自己的孩子在外过的是否辛苦时,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提前将他们留在了身边。正所谓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颇有一种逼上梁山的却功败垂成的感觉。
随着房价的逐年飘升只升不降,17年统计的选择留守一线城市同比往年下降了一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人变得“务实”起来。就像蚂蚁搬家,曾经的下海热,北上广热,渐渐的变成了钱包热不热的问题。毕竟大多数的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越来越低,随着读研的热潮,太多的人选择了用读研来逃避提前工作,用继续读书的方式逃避自己现在最不愿意接触的话题,就业难。
自从1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将就业的门槛逐年拉高后,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度成为了现在最热门的话题。只是由于当时全国的经济呈现出了一片大好的趋势,所以更多的人选择了留下,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选择回家。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放宽新生入学的门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无论是专科,技校或者各种三流大学比比皆是,上学的人多了,学校的创收好了。据教育部统计,同比前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却选择了放弃高考。
读书无用论也横空降世,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学不好不如选择早早就业,再加上各种新闻在宣扬卖煎饼月入过万,名校毕业生卖肉月入百万之类的话题,将上学与就业的话题再次推上了一个风口浪尖之中。读书到底有没有用,教育部部长指出,读书是肯定有用的,但是就业却要靠自己。于是 又有了各种媒体公众号纷纷攒文,你可以不读书,但你一定不会进步,谁说毕了业就可以停止学习了之类的话题论文。
还记得当初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上了初中老师说只有读好书才可以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以后才会有好的工作,等到上了高中,学的好的提前被名校录取,学的不好的有钱的也出国深造,剩下的就成了各种三流学校的财汇主力军。
有的人可能小的时候父母早已安排好了一生,有的人毕了业就进入了工厂,有的人上学等于空气,就是毕了业也还如同空气。于是当在北京那个土生土长,身处于小资家庭的熊孩子站出来说真话的时候,其实大多数的人都选了提前工作,或者出国镀金。而当更多的父母觉得一辈子只能够自己的子女在自己的家乡里供其结婚生子时,太多的父母选择了将他们留在了身边。
前不久关于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文章又刷新了各大朋友圈,依旧还有很少的人愿意去用努力改变命运,如同网文小说里的主角一样,而他们唯一的金手指作弊器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于是当某一天终于可以自豪的和自己吹吹牛逼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所为的努力一遭也只不过是别人出生就享受的一切,于是,却来却多的贵子们,选择了沉默。
有时候想想,在自己抱怨父母的时候,父母何尝不曾抱怨自己的父母,当生活将原本初出茅庐的新鲜牛犊子们磨损地一文不值时,除了在各自的父母的心里,也就没有谁会值得别人去多看一眼吧,毕竟在这个只认价值的社会里,你有价值才会重用你,反之未然。
所以当大多数的父母们选择了认命时,其实才只是新一代拼命的开始。别等着真有一天,当头来还要啃食父母的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