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给我1块钱,我就能15亿营收了!”可是什么生意让15亿人都需要你呢?估计只有印钞机了。想要把一个生意做活、做大、做强,终究得有一个落脚点,本文重点阐述,如何寻找一个生意的落脚点。
1.有CSM需求才有生意
西方谚语说,当你拿着个锤子,见啥都是钉子。我们可否换个中国式场景,当你想赚钱,看谁都是客户。我们首先要明确,有需求才有生意,我们做一个生意,一定是基于一个明确的需求点出发,而不是基于“我拥有什么”“我擅长什么”的路径依赖去思考,臆想出来的伪需求,举个例子,共享女友,你愿意共享你女朋友么?
最终我们要得到一个“共同的、细分的、明确的”需求,我称之为SMC需求(same、mini、clear)
1.1 CLEAR明确的需求
如何判断一个伪需求?这是比较困难的问题,每个人的背景和经历,会决定其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因此多面的、数据的、深谈的研究和求证,是无法避免的,大部分项目的悲剧,都离不开“三拍”——拍脑袋决策、拍胸口保证、拍屁股走人。起始就是在判断需求,做启动决策的时候,没有求证到位。
市面上有很多很实用的数据工具,数据报告,结合实地的走访观察,基本上是可以判断一个需求的真伪。例如共享雨伞,我们从全国各大城市的天气分析数据,全国伞的销量数据,人均销售和分布,基本上可以判断,这是一个非常离散的临时需求,但如果从雨伞柜+雨伞的广告效用来说,这又是一个长期、稳定的需求。毕竟在分众之前,谁都没想到,电梯间居然都能挤出来一个广告位。
1.2SAME需求聚拢共同体
什么叫共同?做盒饭,这个楼的白领就是共同了,但有了饿了么,附近3公里的10个写字楼白领都是共同,互联网+物流可以极大的放大基数,即使比例再低,也能构成共同体,这也是近几年小众市场快速发展的核心原因。基于以上需求,利用互联网+物流,扩大你的基数、但不影响群体的沟通、链接和服务到达能力,你的用户群体就能聚拢。有这个重要的前提,这个需求才能落地,才能“找到组织”。
需求和用户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的,当用户发现这个需求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解决的时候,自然会产生向心力和加速聚拢的效应,例如小米,玩机、刷ROM、跑分,这些都是IT技术宅的小众圈子,然而通过小米得到聚拢后迅速自生成长。
1.3 MINI细分才能站得住
古人云:天下之大,无立锥之地。而我们却要说,天下之大,只有立锥之地。越细分,越站得住。在清晰的、共同的需求下,群体未必会小(中国人多嘛),但只有细分的定位,才能让你切进这个群体,被群体所理解和接受,这是一个互相接纳的过程。能让群体看到你的品牌和slogan的时候,瞬间感觉找到组织“我这事有救了!”。如何切细分?我的经验是看四点:文化背景、经济收入、人生阶段、兴趣爱好。
2.AB测让IDEA变成生意
我基本每个月都会被不同的创业团队拉入伙,都跟我阐述他们的idea如何的伟大,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但我一般只关心你的idea如何变成生意?你如何连接你的用户和他的需求?两个问题,我称之为A OR B:
2.1用户到解决这个需求,有现成的路径吗?(A path)
如果你女朋友说她要摘星星,这个需求的实现路径比较困难。暂时还真没现成的路径可以实现,那你搞定女朋友我看悬了。再美好的需求和愿望,都必须能落地,生意才能成。先问自己这个问题,有路可走吗?如果没有,我们创造出新的路径,这个生意,就有戏了。例如淘宝,就创造了购买全国乃至全球商品的新路径。
2.2能有更好的路径吗?(Better)
如果你女朋友说她要摘星星,其实这个需求不是摘星星,是想和你有个浪漫的前戏,这个需求除了摘星星,还可以买个满天星的台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相拥在大床上就随便摘了。例如京东,就解决用户在淘宝上找不到正品、物流慢等问题。目前国内的市场,大部分的新的生意,都是提供新的路径,像特斯拉或者当年的苹果那样,直接开创一个新路径的不多。
通过上述CSM+AB的思考,基本上可以帮助一个idea打磨,一个生意,基本就能落地开工了。至于这个生意,如何开始?我们下一篇《运营一个生意的三板斧》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