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点开电影《阳光小美女》,本以为影片会给我们讲述一个小女孩成功逆袭的故事,就像2018年热映的印度电影《神秘巨星》那样励志。然而《阳光小美女》并不“阳光”,也不只讲“小美女”的故事。
或许影片的开头,主人公小女孩一出场,导演就告诉我们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选美了:七岁的奥丽芙戴着一副大大的眼镜,还有一个大大的肚腩,这是小肥妞,哪是小美女啊?影片的最后,当奥丽芙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站在“阳光小美女”的舞台时,她又和其她选手截然不同:奥丽芙是原生态的、纯天然的;别的小姑娘却早已被训练得像个小大人,有着类似的妆发服饰、言行举止,一颦一笑中仿佛流水线下的洋娃娃,确实很美,但做作,很假。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比赛,一拨拨的偶像明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观众几乎开始脸盲了,搞得我们的审美日益退化却不自知。唱歌的,必须要会飙高音,这才是有技巧;主持人,必须要讲故事、会流泪,这才是真情流露;俊男美女,必须要下巴尖尖的,这才能够上镜……我们仿佛都活在了一个个的标签下,什么是美,什么是幸福 ,什么是成功,好像一直以来都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在那里等着我们。
事实上呢?
《阳光小美女》的故事并不阳光:父亲破产,哥哥飞行员的梦想破灭,舅舅感情事业失败寻死,爷爷吸毒过量暴毙,就连一大家子开着的那辆破旧旅行车也在不断地罢工。
在这一系列的烦恼和压力中,亲情的温暖却无处不在:尽管事业一地鸡毛,爸爸还是义无反顾地开车带着一家人陪伴奥丽芙踏上寻梦之旅;爷爷在抢救时,发誓不考上空军学校就不说话的哥哥写字条让奥丽芙去抱一抱妈妈;哥哥知道自己是色盲无法参加空军考试失声痛哭时,只是被奥丽芙轻轻搂了一下便答应继续前行;在主办方竭力阻止奥丽芙表演时,爸爸、哥哥、舅舅、妈妈纷纷冲上舞台和小姑娘一起舞蹈……电影让人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不禁想起了自己。
我们一直被教育,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成功。而成功的标准似乎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于是,学生时代我们眼中只有高分,就职后脑子里想着的只是高薪,退休后我们追求的也只剩下了高寿。这“三高”就是我们的幸福人生吗?当然不是。
我们也一直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自己的生活总是鲜花盛开,一路顺利地求学、就职、成家。然而,富兰克林曾说过一句名言:“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葬。”当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循规蹈矩地生活,至死方休,不就是一群精神幻灭的“行尸走肉”吗?
再看看阳光小美女一家,尽管这是一群失败者,并没有人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他们却在一路的磕磕碰碰中学会了互相信任、鼓励和支持,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或许,他们这一生都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还会继续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迷惘,但只要心中有爱,心中有梦,即使追寻到生命的尽头仍然一无所获,他们的人生却是丰富多彩的,是成功的。就像影片中舅舅对哥哥说的那句话:觉得痛苦的日子才是他生命中最好的日子,因为那些日子塑造了他。
一家子的种种经历让我们重新定义主流价值观中的成功与失败:生活还得继续,一切并不是只有输赢两个结果。成功者,应该是不断地塑造自己、超越自己的人。
人,应该在绝望中求永生。比如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