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鲁迅
我们都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毛主席说的实践论到底是指什么呢?在主席看来,实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感性阶段,只能是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对事物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但是并不能把握到事物的本质。比如说我们认识一个人,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印象中就只能得到她的高矮胖瘦,品格特征。第二阶段为论理阶段,我们在第一个阶段的时候通过感性已经对一个人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在第二阶段呢,我们会根据第一个阶段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就得到了:她是一个身材苗条,丰满可爱,性格温柔大方的女人,这就是我们的理性认识。第三阶段呢,为不断实践修正的过程,毛主席说,唯有符合客观事实的真理才算是真理。在第三阶段,你会把第二阶段得到的对某人的结论套用到她的日常为人处世中,如果概念正确,那么你得到的就是真理,如果证明有误,那你得到的就不是真理,还是继续时间修改以便得到人事物的真相。
因为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所以我们无法的得到永恒的真理,只能得到无限接近永恒真理的相对真理。认识是无止境的,所以实践也是无止境的,唯有不断实践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如此才能使得理论与现实相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任何知识的来源不外乎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在我为直接经验者,在人为间接经验。我们不需要事事都去实践,因为人生苦短,时间不允许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或者请教他人来获得知识和经验。但是对于获得的知识不能生搬硬套,还是要通过实践检验不断修正,最终才能掌握与时俱进的规律,内化为自己的技能。
以上就是我理解的实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