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西藏,就走进了山海。
生长在高原,西藏处处是山,高耸挺立,直插云霄;而藏族人称湖为“海子”,一片片碧玉般的圣湖就是他们心中的海,西藏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是藏族人的山海。
并且,“山海”在词典上有荒远偏僻之地和深厚重大的释义,正是我小时候读完《藏地密码》后对西藏的印象,这片神秘深邃的土地也是我的山海。
巴松措
现在看当时在日记里写的文字,还是很到位。
“长长的木制栈道,接通湖中岛——云雾弥漫的白色屏障中的绿色岛屿。
层林尽染云雾,重山远远近近、深深浅浅、层次分明,在湖心岛外围的任意一处眺望,皆见水天在不远的远方练成一片。水波粼粼,有适合泛舟的悠闲意境,在这里,就算‘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也心甘情愿。”
湖心岛上。
羊卓雍错
纳木错
到纳木错,差不多有大半天的车程,我们从海拔相对较低的拉萨一路向上,为了应对长时间高海拔而导致的高反,导游建议租氧气瓶。
但实践发现,好像没有很强烈的高反出现。氧气剩了大半瓶.......
纳木错比羊卓雍错更像海,望到边,是矮下去的连山。那些山也是傲然而立的,可在纳木错的映衬下,成为了天边的一线点缀。
纳木错更通透,更明亮,显得大气磅礴,也许跟她将近五千米的海拔有关。这也是为什么称羊卓雍错为小家碧玉,而纳木错是大家闺秀了。
见过大世面的沙鸥,丝毫不怕人,反倒是咄咄逼人地来要食吃。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仓央嘉措《那一世》
我不转佛塔不求佛,转过高原山海便已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