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者》的节目中,张小娴说:“大多的女子都将爱情当作了一生,殊不知除了爱情我们还有很多。若能以爱情的心态去工作,每个女孩子都将收获更好的自己。”这段话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赵敏,这个金庸笔下跟黄蓉并列的女子。
她出身蒙古贵族,元朝第一美女,同时还有着举世无双的智计,以及一身从不认输的骄傲。当年那一句“我偏要勉强,”听起来任性娇蛮,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那一瞬间喜欢上这个女子的。
她有贵族小姐的傲气,却没有那种娇柔,从她出场开始六大门派被一举成擒,明教被她牵引着走。可见在谋略上她胜过许多男儿,胆识也并非一般女子可比,本是一生的宏图大志,却沦陷在爱情中不可自拔。
小时候我一直认为赵敏付出一切,换来与张无忌的双双归隐是最好的结局。然而当如今我在翻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却觉得赵敏的爱一样的极端偏执,张无忌配不上这样的爱。
爱上张无忌以前,她是被父兄宠爱,且掌握全局的绍敏郡主。爱上张无忌以后,前有灵蛇岛事件后的猜忌,后有背弃父兄的不孝女和背弃元朝的叛徒。如此这般,换来的是张无忌优柔寡断,摇摆不定,虽最后携手归隐,可我对这个完美的结局却喜欢不上来。
此后的赵敏,没了傲气,卑微如尘,成了张无忌名副其实的附属品。当年的鸿鹄之志碎裂一地,独剩满腔深情。
绿柳山庄的初遇,她掌握全局,他无知无畏,本不会有交集的两个人,却在地牢中慢慢沦陷。我不敢说张无忌真的是爱赵敏的,就如同我不确定张无忌不曾爱周芷若一样。
爱情里很多人都说想在刚刚好的时候遇见你,不早不晚,可人生终究不是电影,没有最好的时候,也没有最坏的时候。
而赵敏遇见张无忌就是在最坏的时候,她是蒙古的郡主,他是反元的义军统领,一边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一边是生死相随的挚爱。她的纠结、她的犹豫、她的倔强、她的悲伤,这一切张无忌可曾懂过。
“有时候我自个儿想,倘若我不是蒙古人,又不是什么郡主,只不过是像周姑娘那样,是个平民家的汉人姑娘,那你或许会对我好些。”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会有些想哭。
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无法选择遇上一个怎样的人,而爱了便是爱了,那种酸涩的无奈久久萦绕心头,满是悲戚。
她把爱情当作了她的全部,她的一生,为此她放弃了亲情,放弃朝廷,成了那个她最想成为的赵敏,那个平凡普通的女子。
而那就真的会是她的幸福吗?对亲情她亏欠,对朝廷她愧疚,她将满怀着所有的歉疚之情度过余生。
如今依然有很多女孩子的也如赵敏一样,焚尽一生,只为那个人爱你,可结局呢?也并非携手归隐那么圆满。而这也是角色设定的成功之处,我们都曾像极了那个为爱执着的赵敏,却都不是赵敏。
小说与现实之间铸就了无数的墙,我们能看见,能感受,却是不能触碰的。爱情从来都不是你为他低如尘埃,便能换得一世眷恋。其实我更期待张无忌与赵敏归隐后的生活,那里也许会有更多的真实,抱怨和争吵,那个时候赵敏会不会后悔当年放弃一切,只为追寻一场烟火呢?
我想是会的吧,毕竟两个人从未平等过。也许最开始的初遇能算是唯一的平等,那时她是高高在上的绍敏郡主,他是明教教主。此后她心里没了江山和亲情,只容得下一个他;而他的心里除了江山,还有他的义父以及诸多的红颜知己。
很多时候我会想,若是在濠州的婚宴上,赵敏未曾阻止张无忌和周芷若的婚姻,那又是怎样的一番剧情呢?
她依然是她的蒙古郡主,他依然是他的明教教主,我想会成为彼此人生中最美的记忆。那一种错过的缺憾,残留两个人的心中,未尝不是一种最好的结局。
当爱成为一生的事情,你也便失了爱情。
赵敏如是,周芷若也是。不同的结局,却一样都为爱执着。
都说赵敏敢爱敢恨,我认为敢爱是真,可恨也许未必。
若敢恨,她在张无忌误解之时,应转身离去,因为他未曾信她。
若敢恨,张无忌选择周芷若时,她不会选择用亲人的性命威胁于他,因为他爱的太脆弱。
这一场爱情,张无忌永远是在等待她的靠近,在她追寻一切真相搭救他义父的时候,他在跟别人成亲。
少林寺他得知当年凶手是周芷若的时候,他说芷若是有苦衷的。可他忘了,他误会赵敏时那刺入心脏的一剑,伤口已愈,可却留下永远的疤痕。他也未曾看见,她伏案痛哭的委屈,她强颜欢笑的落寞。
这世上的爱情,你追寻一生,也未见得能看的清楚。我们也许都曾为爱疯魔一场,无论得到的,或是失去的,谁能说那就是一场幸福,亦或是不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