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前面提到过,学习不仅仅是以考试为目的,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以“平天下”为最高目的。那么是不是说不读书就平不了天下呢?

也不尽然。孔子去世后一百来年,鲁国灭亡,天下进入战国时代。战国时代又是持续一百多年,秦国统一。

秦国暴政倒行逆施,统一江山短短二十多年又被大泽乡的两个民工,陈胜吴广,一嗓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喊的山河破碎,最后秦国被刘邦项羽所灭。

古诗调侃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据史记记载,刘邦读过书,但是学历不算很,乡村公务员的水平,亭长。项羽就更惨了,先是他爹老项走的早,小项羽被叔父项梁带大。

然后项梁也不是个本分安生的人,因为失手杀人,带着项羽背井离乡从湖北逃到安徽,隐姓埋名。

小项羽的童年基本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读不到几本书。

可就是这两个没读过多少书的人,借着秦失其鹿,天下共逐的机会,一个成就了西楚霸王的不世英名,一个建立了四百年荣耀的大汉王朝。

为什么?刘邦项羽没什么学历,靠的什么打下江山?

(二)

解释这个问题前,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重新研读孔夫子这段话。

“弟子”是后生小子。

入则孝,出则悌,是指在家里孝敬长辈,在外面尊敬兄长。

谨,是做事踏实不乱来。信,是言出必行。

泛爱众而亲人,对身边人一体关爱,对有仁德的人更加亲厚。

做到以上这些,还有多余精力,再学文献,学诗书礼乐射御数六艺。

前面孔夫子说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什么是本,学读书不是本,学做人才是本。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这是根本。做人孝悌,爱众亲仁,这是根本。

根本做到了,再去读书。

读书读不好,没机会读书,那就不读。

学做人,做个好人,比读书重要的多。

(三)

再回答刘邦项羽读书少却能成事的问题。

先说项羽。项羽是个英雄,无论才能还是气质,各种意义上都是英雄。尤其是早期灭秦的项羽,在家孝顺叔父项梁,项梁被人害死,立刻发兵报仇毫不含糊。在外礼遇人才,范增龙且等等人才收罗帐下,对身边人也很推心置腹,身边士兵受伤患病,项羽亲自前往小兵营帐慰问。项羽这样的人很受欢迎,能得到许多人支持。

再说刘邦。众所周知,刘邦是个流氓,但刘邦做人很通透,他是对敌人流氓。汉高祖对身边人虽然没有礼貌,但是十分厚道,创业的时候,手下人如陈平韩信,缺兵力给兵力,缺金币给金币,特大方。

创业成功后,跟随他打天下那些老同志,萧何樊哙曹参等等都得善终,唯独韩信,毕竟心高气傲有自己作死的成分,死的可惜,但是不冤。所以刘邦也很会做人。自然也得到很多人在身边追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刘邦项羽得人心,秦国失人心,最终秦国灭亡合情合理。

(四)

所以有本事的人,不仅仅是从读书里面学来本事,而是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体悟反思总结所得。

君子务本,学得了道理,在去读书,发现书里的道理和自己的道理有想通之处,在去仔细研读,去学习整个知识体系,用现在的热门说法叫“认知升级”。

总之,读书是方法而不是目的。

尤其是对普通人。读生活,学生活,学做人是本,读书是末,我们每天经历生活本身,没有从生活中学到道理,却埋头书本苦苦探求,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学习是对外界未知的探索,也是对内心强大的构建。

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后生小子,...
    萍和阅读 1,917评论 0 0
  • 特别喜欢比尔盖茨的一句话: 很多人喜欢拖延,他们对手头的事情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去做,这是最大的恶习。 首先就今天工...
    蜡七阅读 3,408评论 0 1
  • 褪去了苍翠,换上深装,脱掉了青涩,换来的是成熟稳健 那渐渐衰退的枝条苇叶, 不是岁月无情的伤, 而是我等待你的漫长...
    舞化城阅读 1,540评论 0 1
  • 得到APP吴伯凡专栏《伯凡日知录》讲述的是如何学习,挺有意思的,画幅图跟大家分享一下。 为知识找个根据地 核心知识...
    Mango_ysl阅读 1,339评论 0 0
  • 实习生这个身份自从欢乐颂这部电视剧的渲染就变得好像不一样,但其实我们学校从大二暑假就有要求,没什么了不起的,廉价劳...
    小八秒阅读 8,59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