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黄静2020-8-28中16坚持分享第409天
好的目标,是成功改变的开端;好的目标,才能导致正向的结果。SFBT坚持要由当事人的立场、以当事人的语言,确认出当事人的偏好未来与所欲目标。
目标设定的原则是以现在为起点,想象未来美好的愿景,并使愿景目标与现今生活产生联结。
一、目标的导引力量
当事人来咨询,是希望自己更好。更好可能是追求想要但尚未达到的境界,或者停止正在做的某些事情。他关注、在乎和想要改变之处,即为“目标”。
有问题一定有目标,有目标不一定有问题。谈论问题时,一般都会了解到当事人的目标,我们常说,注意当事人抱怨背后的期待。有的当事人咨询不是因为他有问题,而是因为他有目标,如想让自己生活的更美满,让工作更有成等。
目标最能激发人们的资源,最容易让人们愿意往前迈进,也最能提高自律性。SFBT不是不关心当事人对问题的抱怨,只是更看重目标。当事人想要改变,须与“目标”、而非问题进行联结。
二、穿过愿景,寻觅目标
有时候当事人不知道目标是什么,需要咨询师的引导。目标是一个不断形成与修正的形塑过程。所以,咨询师开放、好奇与探索的咨询态度会让当事人愿意倾诉,从而利于咨询师澄清捕捉当事人看重的人、事、物。
咨询师常使用成果问句、假设问句、奇迹问句等来引导当事人。通过想象愿景,在梦想愿景处多停留,才容易进一步建立设定良好的目标。注意:梦想与目标是不同的。
所以,当事人的未来是被协商创造出来的。在SFBT中,帮助当事人从问题转换成未来愿景,再从中找到目标可行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三、设定良好构成的目标(具体内容见前一天分享)
1.正向
2.所欲
3.具体
4.可行
5.可评量
6.人际互动
四、促发立即行动的一小步目标
在以当事人未来愿景为大目标的前提下,会发展出来新的小目标。最好能找到“最容易开始”的一小步目标(可采用U型咨询法)。最容易开始,也最容易成功。若目标太大、太难,当事人容易放弃。
若当事人能量较低,没有目标时,可以多用应对问句、例外问句等,提升希望感、我能感,让当事人多做目前能做到的应对方法,让事情不要更糟糕是较好的选择。
若当事人一直无法得知目标,可以邀请当事人去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何时何处是当事人所喜欢的、希望拥有的。
五、朝向目标的承诺
咨询师是开发当事人目标与资源的专家,更应协助当事人成为他生命的专家(双专家模式)。为了使当事人真正朝向自己的目标前进,要提升当事人朝向目标前进的承诺。
咨询师需具备使用正向语言的习惯,并入当事人的用字,以当事人的语言简述当事人的目标,进行确认澄清。时时确认此刻的目标在咨询中也是比较常见。
SFBT非常看重当事人自身设定的目标,尊重当事人认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流程,并在引导、澄清当事人目标的过程中,协助当事人认识自己、觉察生活脉络及发展自我决定与赋能感。
(结合白皮书、黄皮书、黑皮书进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