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知道人养玉,玉养人是在商家的口中,商家为了促进销售而出的卖点。若干年过去了,我发现人和物品互养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玉上,更是体现在身边所有的物品上。最终人和物品互相成就,互相融合。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物品和自己的认识是非常不清楚的。对于物品有过几个不同的阶段的错误时期,贪恋廉价,盲目跟风,渴望奢侈品。
当还没有收入,消费能力低的时候,对于廉价有一种痴迷,觉得款式差不多的产品,价格相差可能是十倍。真正的价格差距都是在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那时的我,对于这种细节还没有达到欣赏的阶段,所以自然而然选择廉价的产品。因为廉价,会入很多款完全不需要的东西。这个阶段还有一个很严重的特征,贪恋任何免费的赠品,免费的东西,最终家里变成了垃圾场,严重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居住环境。正是因为我这种心态的人居多,自然而然促进了淘宝廉价货品的快速发展。
当慢慢发现自己因为廉价而乱入的物品,总是没有重见天日的时候。因其廉价,做工粗糙,只能称得上是一次性的产品。由此,我严重怀疑自己选物品的能力,进而逐渐变为盲目跟风,跟那些专业媒体总不会错吧,跟那些身边很会买东西的人总不会错吧?大家说哪个产品好就赶紧入,最近流行哪个款式的衣服就赶紧入。最终的结果就是,很多大家说好的产品本身确实不错,但是并不适合我;很多流行的衣服款式穿在别人身上能够让别人扬长避短,穿在自己身上恰恰是扬短避长。
一直没有买对东西的我,自然而然进入了迷恋奢侈品阶段。因为在我看来,买不对东西,家里总是容易变成垃圾场,衣服总是被压箱底的原因就是因为没钱。如果一流的设计师、一流的品牌出的东西,放在哪里都是很有“贵族”气的。唯有“贵”才能镇压一切的不合适。然而,现实是很多人能把一线大牌穿成地摊货的感觉。很多人穿金戴银,人前捧你“富贵”,人后说你没品位。幸好,这阶段因为我没有迅速提升的消费能力而迅速过去。
最终,我才想明白,物品和人是互相成就的。唯一应该选择的就是适合自己的。所谓的适合,包括了许多方面,你选择的物品能代表自己的喜好,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能凸显自己的个性,能成就自己,并且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内。这样的物品给你自己带来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它们都不会变成垃圾,而是会成为一个个你爱不释手的伴侣,你看到他们的心情是愉悦的。
比如我入的Surface3和Kindle这两个物品,至今一年多过去了,我觉得这两个物品算是我找到适合自己物品的开端。我入Surface3的时候,许多人曾建议IPAD更好,具有更强的娱乐性,而且大众都在入。我当时的需求是满足日益增多的写作,方便携带,出差时能简单办公。明确自己需求以后,我觉得Surface3更契合自己,我不需要IPAD那么强的娱乐性。我入Kindle的时候,很多人建议Kindle没有纸质书香味,读书人就应该买纸质书,IPOHONE上也能阅读,何必需要多一个Kindle。我那时的需求是能每天收纳在日常的包里,不论是等车候机随时随地能够阅读。IPHONE对于眼镜伤害大,待机时间短,纸质书携带太重,而且只能带一本,所以我急切需要一个Kindle。我用存下来的稿费入的这两个物品,这两个物品的到来,也让写作和阅读变得更有效率,当然我的生活也因为这两个物品的到来而变得更加美好。
虽然我的思想已经进入了要寻找适合自己物品的阶段,但是我还是会不断入各种不适合自己的物品。这是因为人与物品互相成就的前提是人对于自己的了解,对于自己了解的越深入,就越能发现自己的需求,基于这样的基础才越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物品。人对于自己的了解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痛苦又愉悦的过程,是终其一生的。所以我总是在慢慢找,慢慢想,慢慢发现自己,什么是适合我的物品,什么是适合我的生活?
文/胡柯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