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祛湿正当时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广东东莞市多地的木棉花欣然怒放。
天气似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倒春寒、回南天轮番杀来,房间里地板刚干燥几天又湿漉漉的了,衣服挂了几天仍没干似在滴水,一股难闻的霉味让你恨不得再把它重洗一次。长期居住在这样潮湿的气候环境里,人体内多余的湿会不断地蓄积,让人易疲倦、昏昏欲睡,感冒、肠胃不适和皮肤病等疾病也趁着春天逐个“现身”,这些“春困”大多是体内湿气重引起的,称为“湿症″。
外湿和内湿
湿气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外湿属于从外入侵体内,比如人久处于湿地,涉水淋雨或者春季过早减外衣或年老体弱者常用冷水洗头后不及时吹干等都会遭受外湿。人体遭受湿邪时会有头痛或肩颈疼痛,并伴有肢体困重,类似春困的感觉。奉劝大家不要淋雨,若不小心被打湿了也要尽快换上干爽的衣服,因为湿寒侵入滞留于关节、手脚,易引发酸痛,重则变形,湿气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人体吃下去的水,不能自动变成有用的津液,要靠脾胃运化。内湿是脾胃运化失常引起,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水湿储留,这是内湿产生的原因。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湿重,可以靠自我感觉。中医里讲“湿重如裹″,睡眠充足,但人觉很困倦、乏力,头沉,或懒得动弹,那就怀疑身体有湿气了。其次,观察大便,每次入厕大便黏腻不爽,冲水总冲不干净总一些黏在马桶壁,说明体内可能有内湿。因此,祛内湿需健脾。脾就是脾胃的脾,有两个功能:第一主润化,运化食物和水湿,第二主通血。脾喜欢干燥讨厌潮湿,一湿就被湿邪所困不易吸收。脾虚产生内湿的症状表现为:肌肉酸痛、倦怠乏力、纳呆食少,便溏不成型,粘马桶水难冲走、口中粘腻等。
湿气是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健脾祛湿刻不容缓。
食疗化湿方法
春季怎样才能祛除体内湿邪?生活中,需健脾化湿。春季多用陈皮、车前子等祛湿的食物煲汤,祛除体内湿气,防止疾病的发生。推荐的祛湿几款食疗方:一是薏米红豆汤或可用些红豆、绿豆、冬瓜、丝瓜、山药等煲些汤或者单独煲水饮用,对祛湿有良好作用。薏米它是一种最适合春季食用,能达到健脾祛湿功效食药同用之物。二是山药薏米芡实粥和陈皮生姜瘦肉粥等也是祛湿健脾的不错选择。春季南方多地盛开的木棉花,人们可以用它来熬汤或泡木棉花、荷叶或金银花、白菊茶,这茶可清热凉血祛湿,解毒止痢作用。春季饮食还应该忌油腻、生冷食物。
除了食疗,运动也能帮助祛湿。适量的运动可激发人体阳气,增强人体的代谢功能,从而达到祛湿排毒的功效。较好的户外运动有快步走、健身操,太极拳,打羽毛球,篮球、广场舞等,可有助于驱散体内的湿气,提高身体抵抗力,维护自身的正气。
艾灸祛湿健脾法
艾灸灸透几穴,蒸发体内湿气。可以艾灸命门穴、中脘穴、足三里,委中穴和丰隆穴帮助排湿。
命门穴:命门位于背部,与肚脐相对。命门中有命之火是人体的先天之火,可温脾阳,蒸发湿气的同时去除寒气,一举两得。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能有效促进水谷运化,祛除湿气。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调理脾胃,扶正培元。
委中穴在腘窝(也就是在膝盖后方凹陷处)的中心点上,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道,而委中穴就是这个通道上的重要排污口。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相对鼓起的位置,它也是一个祛湿大穴,配合委中穴能起到健脾、化痰、利湿的效果。
艾灸方式:①可用传统艾条悬灸,腰腹部每穴30一45分钟,腿部每穴15一25分钟。
②用深圳前海艾艾贴艾灸更方便,易操作,更安全。每穴灸2一3贴,多穴同灸45分钟左右。注意灸前别忘先喝杯温水,灸后1个小时不碰冷水。
春雨绵绵,湿气易侵入体内,如果你已中招,请你尽快选择食疗或艾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