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扁鹊: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也有说现存《难经》系后人托名扁鹊之作。)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黄帝时期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所以扁鹊是对秦越人这个医生的尊称。汉代石刻中,扁鹊的形象是人手人面,头戴冠帻、鸟身禽立、拖一束长尾。而扁鹊一词,本意是指一种善报喜的翩翩而飞的吉祥鸟,是对上古神医的通称。古人用这吉祥的名字尊称秦越人,比喻他的医术如神鸟一般药到病除。
秦越人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秦越人最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如“扁鹊见蔡桓公”就是通过望诊来判断蔡桓公的疾病及病情变化的。
他还提出切脉“独取寸口”的诊断方法。先秦时期,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也叫做遍诊,就是切脉部位有上(头部)、中(上肢)、下(下肢)三部,每部各分天、地、人三候,共九候。(现在的三部九侯指的是: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轻中重指力按脉,分浮中沉取脉而诊得的脉象)。扁鹊提出了诊脉“独取寸口”的方法,但是后人却以讹传讹地曲解为“诊断疾病”也可以“独取寸口”,相信真正的好医生是“三个手指一搭就能说出病人的全部症状并且诊断出所患疾病”,甚至还能“悬丝诊脉”。这些都是文学作品里的“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的艺术处理手法,或者是对古代某些名医的崇拜和神圣化,但绝非现实生活中可以真实存在的技术。古书里记载的扁鹊,已被神话,据说他从师神人“长桑君”,并且喝了“上池之水”,拥有“透视术”,能够“尽见五脏症结”。现代的医生如果能仅从脉象上诊断疾病,那肯定他是运用了一些患者的盲从心理和营销学的一些话术;有些医生对于经常诊治的老病人,诊脉之后能够判断或者预见一些患者的症状,那也是医生的诊治经验使然,而绝非单单靠寸关尺的脉象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