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创者。他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但我们且不管他到底是“奸臣”还是“英雄”,单从诗歌的角度来看看作为诗人的曹操。
曹操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诗气势豪壮、慷慨悲凉,是“建安风骨”的最突出代表。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曹操在他戎马倥偬的一生中,用诗歌谱写了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曹操年轻时官职不大,能够关心百姓的生活,写过一些反映黎民苦难的诗歌。东汉初平元年(190年),董卓专权,朝政糜烂,天下州郡纷纷起兵。曹操也参与其中,但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互相观望,屯兵不前,甚至自相残杀,战事旷日持久。曹操看到天下一片混乱,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心里非常地忧愤,写了一首《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首诗描绘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历史画面,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社会灾难的原因,刻画了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堪称是“汉末实录”的“诗史”性的作品。
随着社会动乱地加剧,曹操的实力在不断地增强。官渡之战后,北方最大的竞争对手袁绍集团也被他打败了。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路过了碣石山(今河北省昌黎)。他纵马登上高山,看到眼前烟波浩渺的大海,一首《观沧海》脱口而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在诗里,吞吐日月星辰的大海,代表了诗人的胸怀抱负。不久之后,他又用一首《龟虽寿》来体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两首诗同是曹操的四言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篇章。在这一首里,他先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接着表现了自己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真正有抱负的人,要像虽然老迈的千里马一样,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绝不停止驰骋。曹操的人生理想就是统一中国,他害怕时不我待,但依然以乐观的态度执着地追求着。
建安十三年(208年),平定乌桓不久,曹操马不停蹄,亲率大军南征,准备消灭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进而统一天下。开始战况很顺利,刘表的儿子献上荆州投降,他轻松地打败了刘备,和孙刘联军隔着长江对峙,似乎胜利就在眼前。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曹操在大船上设宴款待众将士,痛饮一番后,豪兴勃发,赋诗一首,就是著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站在船头横槊赋诗,可以说是意气风发,豪情直冲云霄。他在诗里抒发了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当然,赤壁之战中,他最终失败了,但这并不影响他诗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