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近7个小时的时间总算是看完了这本书,总体而言,书中透露了很多谷歌在管理的过程中一些细节,比如每周五下午的TGIF会议可以允许员工不分级别的对公司可以吐槽、不作恶的口号来源、不论大公司小公司招聘都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等等。
这本书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创意精英的概念,书中披露这样一个细节,谷歌首席执行官拉里发现在谷歌的网站上面浏览的时候,自然排名是是相关结果,但是广告与关键词完全不是一回事,按照传统的公司做法,他会项目负责人拉到办公室问责一顿,然后召开紧急2到3次会议,商讨解决方案,但是他没有,他把自己不喜欢的搜索结果打印出来,把存在的问题特意做了标示,贴在了公告板上,并且大写了“这些广告糟透了”就回家了,没有对任何人提。结果第二周,他就收到电邮,他提出的问题被5个搜索引擎工程师利用一个周末解决了。而这几个搜索引擎工程师与广告业务毫不相关,即他们几个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会有任何奖励,搞砸了这个问题也不会归咎到他们头上。
联想到现实国情中,我们是否会愿意为不是自己本职的问题费神?是都愿意占用自己周末的时间解决公司的问题?很多公司一开始在招聘的时候就想用最低的成本招到最合适的人,但是他们不明白在这样一个物价飞涨、没房婚都结不了的年代,要获得一份有尊严、够体面的工资并不过分。当然我也不提倡公司发多少钱就做多少事的理念。因为你的价值并不单纯的由工资决定,只要你能做出业绩,就算不能在本公司得到合理的报酬,也可以跳槽到其他的公司得到认可。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书中给出了一条建议,过去求职者在找工作过程正往往注重职位、职责、公司以往的业绩、行业的整体情况和薪酬福利这些。但是创意精英往往首看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要办事有效,员工必须在乎工作环境。所以文中提到“新加入一家公司或者一项事业时,文化是最应重视的因素。”因为企业文化会吸引秉持理念相近的人而来,如果你的性情和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发展的瓶颈可想而知,而高收入总是伴随着你承担更大的职责,完成更大的指标等等。所以考虑职业发展潜力和延续性的问题。应该是找一个企业文化和自己秉性相近的企业发展,否则频繁的跳槽不过是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罢了,当然这并不是反对跳槽,而是每一次跳槽应该都是职业发展的一次晋升,而不是为了跳槽而跳槽。
其次让我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是沟通很重要。书中对这种现象有一个很有趣的表达,就是要充当一台路由器(路由器是非常基础的网络设备,主要用来在不同的点之间进行信息包传输)。这一点具体体现在谷歌可以把企业现状的深度报告,里面包括给董事会的信息,有关企业产品的数据还有意见等许多不对外公开的内容分享给企业员工看。这样做有2个好处,首先员工会感受到尊重,让他们看到公司内部的透明,并且要引导创意精英大展宏图,没有大量的信息也只是空谈。
谷歌能成为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是有着其深刻的内在逻辑的,开放的心态,以及对人才的尊重和平等对话的理念都是值得提倡的�。"�
首次做读书笔记,难免有诸多 粗陋之处,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跨出知识分享的第一步,在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会细细总结,争取每次都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