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发卫星?
1)今天的卫星技术正在进入一轮加速发展的周期。
2)卫星技术有三个定位:综合性、平台性和支柱性。
3)卫星技术帮助我们人类实现了一次维度跃迁。
卫星作为”三维技术“,解锁了什么新优势?
1)卫星技术让我们有能力在新的维度上部署设备,比起其他技术有三维优势。
2)在人口密集区域卫星通信并不比5G通信更有优势。
3)在很多非传统的场景下,比如海洋、民航、甚至军事领域,卫星通信的优势就会非常明显。所以说我们评判一个技术,不仅仅要看到它在熟悉场景中的价值,也要看到当原有的局限被突破之后,会不会产生什么新的场景下的解决方案。
卫星拥有”宏观视角“,获得了什么新信息?
1)卫星大数据的应用,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商业内部数据变得公开化。
2)卫星独特的视角优势,才让这些数据属性的改变成为可能。
3)卫星大数据这些年来的商业应用,其实是卫星成本降低技术的发展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卫星进入”太空环境“,带来了什么新发现?
1)所有的地面设备,特别是科研设备都要忍受地球上的环境干扰。
2)太空评级的环境恰好给科学卫星提供了摆脱地球环境干扰的科研环境。
3)今天一些最前沿的科研活动,也要通过卫星的实验条件才能够开展。
想要冲出地球,卫星该怎么设计?
1)卫星一定要通过某种运载手段进入太空,而这种手段往往会影响卫星的结构设计。
2)卫星要在复杂的太空环境中求生存,所以太空环境会约束卫星的材料和器件的选择。
3)卫星的任务特点会改变卫星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
卫星要执行任务,没有可用轨道怎么办?
1)在看起来无限大的太空空间里,有用的卫星轨道数量其实是有限的。
2)轨道资源非常稀缺,各大玩家目前已经挤破了头。
3)轨道资源的分配表面上看起来公平,其实暗含垄断后发,玩家想要争夺有利的资源,技术创新才是突破口。
卫星在太空中工作,要是坏了怎么办?
1)卫星作为一个复杂系统,而且不能维修,可靠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通过裕度和降频这样的器件级别的优化方法,可以提高单个器件的可靠性。
3)通过系统级别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降低整体的风险。
微纳卫星:卫星正在越变越小
1)小卫星的系统更加简单轻巧,允许我们为了性能,牺牲一些系统的可靠性。
2)小卫星的部署更加灵活,反应也更加敏捷。
3)卫星的发射和研发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直接促进了商业航天的发展。
卫星编队:卫星的产业分工正在形成
1)卫星编队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2)卫星编队技术有非常突出的优势,能够使小卫星也发挥出非常突出的性能。
3)卫星编队技术目前看来是一项非常困难的技术,在这个领域有很多技术难题,等待着突破。
智能地球与深空探索
1)在地球的周边将会围绕数字地球的建设,继续提高全球的信息密度。
2)在月球的周边将会作为一种月球,实现三通一平的基础设施。
3)在火星轨道将会承载我们人类迈向二级文明的遥远梦想,开始新的探索。
结语
我们选择这项事业并不是因为它轻而易举,而恰恰因为它困难重重,因为这个挑战我们乐于接受,因为这个挑战我们不能推辞,因为这个挑战我们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