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妞想要游泳,可是我不能下水,只能在池边看着她。孩子的玩耍,让我看到自己的思维模式。
开始,她想要下水,可是没有自己下水的经历,不敢,我说,有游泳圈呢,没事,要不去儿童池吧。她转悠一圈,看到儿童池水太浅,很快决定回到成人池,开始踩着梯子下水。走了两步,却又改变主意,原来发现有缓下的台阶,慢慢的下台阶,而不是一下子下到自己无法掌握的深度,感觉就很不一样了。很快,她适应了,如鱼得水。接受现状,没有因为妈妈不能陪着而一直懊恼,自己面对恐惧,冷静应对复杂局面,先易后难,短短的一会时间,她做到了这么多,是因为她只是在处理事情,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对问题的看法里。
一个人玩多少有些无趣,很快她就找到一个同龄的男孩子。因为大家都是天南海北来的,相互不了解,看得出男孩子的爸爸有意引导孩子保持距离。但妞妞的主攻方向是孩子,她知道一个这么大的孩子喜欢什么,很快两个孩子开心的玩在一起。这时孩子的爸爸退场,妈妈加入进来,也是只跟自己的孩子玩。但是妞妞对于这样的排斥是没有感觉的,不断的出各种花样,终于,一大一小两个人都投入到妞妞设置的游戏里。人和人的信任是通过破除防备才能建立的,如果你过多的看到了他人的防备,其实你看到的也是自己的防备。
妞妞一直拿着一个阿姨的大泳圈玩,后来放下搁在泳池旁,那个男孩过来拿走,她就用命令的口气说,你还回去!还解释,我看你拿起来,怕你不知道还回去拿走了。要不你试试用大泳圈玩玩?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啊。我看到了我跟她说话的口气,我总是命令完觉得口气太重,又放缓说点别的解释,或者谅解的话,她习惯了,也就仿同了这样的模式,其实命令而不是商量,不管怎样,给人的感觉总是不舒服的。
小妞继续着交友之旅,这一次是一个韩国小男孩,噢,我真的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