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段故事,三种人生
从2009到2015年,导演郑琼花了6年时间跟拍了纪录片《出路》。讲述了出生于不同家庭背景的3个孩子。
马百娟,12岁的姑娘,出生于甘肃会宁的农村。
全家一直住在窑洞里,2008年全年的开销都不超过50元。在背谷子的时候,马百娟和家人要下一个十分陡峭的山坡。远远看过去,路那么弯,人那么小,按导演的话说,就像蚂蚁一样在讨生活。
她也有美好的愿景,她坐在山坡上像唱歌一样朗诵作文,说她的梦想是考北京的大学,打工每月赚钱1000元,给家里买粮食、打井。她的梦想很朴素也很明确。
徐佳,一个湖北的高三复读生。
父母都是农民工,在偌大的城市里做着最卑微的流水线活。家人都希望他考上大学,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从小目睹父母吃够了没文化的苦,他早早就告诉自己要拼命努力。连续两次失败的高考,让他压力很大。
不仅仅是身体压力,也是心理压力。“复读挺折磨人的,让人有羞耻感,有压力、有恐惧,有段时间整个人都冒汗,手发抖,根本做不下题目”。最严重时,他想到过轻生。
袁晗寒 17岁 北京美院附中辍学生
袁晗寒,一个家境优渥的北京女孩,拥有着最丰富的教育资源,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初中,高中也是最好的高中—央美附中。但她选择从那所很多人挤破头想进去的央美附中辍学了。
在她的眼中,“人生不会被饿死就行了,没有人会被饿死”,而她要对抗的,只有孤独。”
2
后来的他们怎么样了
多年后,当导演再次探访时,面对未知的命运,马百娟选择了早早辍学,16岁就嫁给了表哥。花季的少女,却像大婶一样,挺着肚子,与人谈论孩子、尿布和丈夫。和表哥一同在陶瓷厂劳作,日复一日吸着粉尘。
她周围的人都在跟她灌输一种思想:女人长大后要靠男人,读书以后也是打工,不读书也是打工,为什么要读书?她信了,也认命了。
徐佳,复读的羞耻感,压力和恐惧没有打败他。他选择钻进小山一样高高堆起的书本里,研究一道又一道的题目,刷着一叠又一叠的卷子。他说:“我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但我会努力去改变。”
最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在武汉有了房,有了车,挤进了城市的中产队伍,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好日子。
袁晗寒,她其实也是在做各种尝试和选择,她开酒吧、看电影、然后做装置、申请学校,学习去上海实习。相对于其他两人,其实拥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并且能最清晰的而自我表达。2015年的时候,她自己开了一家艺术投资公司。
这三个人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他们的经历影射了社会绝大部分人的生活轨迹。三个有着迥然不同家庭背景的人,都在寻找自己人生的出路。做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很多人都可以在这三个主人公的身上找到自己。徐佳的人生轨迹很中规中矩,高考、找工作、结婚,走了一条最常规也是最多人走的路。
看完纪录片,我看到最多的评论是:阶层难以跨越。环境我们确实难以改变,有的人费劲千辛万苦才来到罗马,而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萧伯纳曾说:“这个世界有点霸道,有点偏袒,有点蛮不讲理。所以有人被遗忘在人世间,有人被佩戴上了主角光环。”
那么,你认命吗?
纪录片导演郑琼这么说:“真正的出路,不在于逃离原生家庭,而是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否对自身所处的境遇有所认知,并在认知的基础上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3
终极一生,每个人都在找寻自己的出路
这世上没人可以选择父母和出生的环境,我们能选择的只有一个,就是今天怎么活。我们不过是芸芸众生之中的无名之辈。没有过人的天资,没有傲人的家世,但是,我们在默默努力,期待有朝一日可以改写命运。
莉丝,被称为感动全美的“奇迹女孩”,她出生于贫民窟。她的原生家庭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都不能满足她,父母吸毒,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举步维艰。在小时候,她父母把她们的福利金花在可卡因和海洛因上,而她和姐姐却在一旁挨饿:“我们那时吃冰块,因为这样我们会有“吃到食物”的感觉。我们把一条牙膏分成一人一半,当作晚饭吃。”
即便生活贫穷,即使一度迷茫,她也从未放弃过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哈佛大学,用自己的努力改写了命运,奋斗的经历激励着人们跨越困境去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人们称她拥有世界上最阳光的笑容。
“不管你的背景如何,只有当我们赋予生命意义的时候,生命才真正有了意义。”生命的意义,不是由我们的家庭背景决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去定义的。真正的出路是靠我们自己找寻和赋予的。
欢迎关注wx:领爱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