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原文: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核心概念:
发生了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发生的事情。同样经历一个挑战,有人会找到经历这个挫折的意义去行动,着眼于未来。有的人可能过去什么事情导致了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着眼于过去,比如很多文章把不幸都归于原生家庭。我认为现在和未来更重要,因为现在和未来是可以改变
个人体验:
前两天我在一个汇报的场合,因为自己原因,表达不流畅,开口说了2句,老板说:你下来了,别讲了,讲的这么差,后面不用听了。接下来换了其他人,都比我顺畅许多。因为我是在分公司,平常我的工作过程,总部领导是看不到的,唯一可以看到的地方就是汇报,还被我自己搞砸了。老板问我:讲的水平这么差,又这么普通,别人为什么要给你机会?
这个事情发生以后,我自己马上反思:自身表达就有一些问题,比如啰嗦不流畅,又不刻意去练习,呈现的效果肯定是很差的。
第一个反思是在认知上。许单单老师说要启动多比别人努力0.01,启动正循环。即使嘴很笨,如果提前准备,刻意练习,这次就是启动的正循环。我少了几分努力,启动的就是负循环。
第二个反思在技术上。听别人讲的时候,感觉都懂了,以为自己就会讲了,古典老师说理解分为8个等级:1、懵逼、2、听懂、3、能复述,4、能区分、5、能教学、6、能运用、7、能迁移、8、不知有能。我学习一直都停留在第2个阶段,能听懂而已,复述一遍根本都讲不出来。杨总也私下跟我说一定要以输出为主。没有能力输出就是学习就是浪费了时间。
第三个在行动上,我连夜回来立马就做了两个输出的动作,第一个今天的收获发,第二个是汇报材料的逐字稿。分别发给对应的领导。
这不是一个美好的经历,但是在认知,技术和行动上,都给我带来了意义,给了我启发。
行动指引:
1、不抱怨,不找原因,这是弱者心态
2、发生什么不重要,重要的而是学到了什么,立刻行动。
3、用输出为主的方式调整学习,从懂了突破到能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