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一个群中看到了一个群友的一段抱怨,大意是:他以前每个月花两三千块钱,资助山区的三个孩子。前一段时间他出了场事故,有几个月的时间没有工作,也就没有资助了那三个孩子。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了孩子家长的短信,冷冷地问他,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不给他们钱?没有一点点儿感恩,有的只是理所当然的索取。类似的事情以前也听说过,“救穷不救急”的俗语、“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故事也听说过,但是,近距离的接触这类事情还是第一次,所以对心灵上的触动还是很明显的。一下子让我想起了《我不是药神》里面的一句:最难治的病是穷病。
人穷,穷在物质上,还有药可救。穷在心上,那只能用心药医了。人病,也是同理:生理上的病,用药物大多有效,心理上的病得医心才行。
心药可以是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但力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莫过于语言文字了。
当年鲁迅为了解除民众的痛苦,去日本学医。后来,他发现民众的病不在身上,而在心上,于是,弃医从文,经过《徬徨》、通过《呐喊》……唤醒了一批又一批麻木的心灵,为时代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创办于1956年的金牌少儿节目《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几代人的心中播下了善良、勇敢、探求世界奥秘的种子。
童话大王郑渊洁,创作的童话故事影响了几代人。当时,他的影响力有多大呢?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每天收到几百封的小读者的来信,家中放不下。为了读者小朋友心中的信任,他决定买房,给那些信住。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向他求证过这件事,郑渊洁老师告诉他,这是真的。当时一口气买了十套,还全是学区房。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是人的灵魂却落在了后面,小孩子们也不例外。一则是家长的娇惯,二来大量的游戏吸引,三是繁重的学业让孩子们对读书有逆反情绪,加上对小孩子有吸引力的书少,这些因素,导致现在小孩子的阅读量很小,心灵的发育严重滞后~~小孩子病了,是心病,得治。怎么治?主编接的140万字的儿童读物的单子,做好了,可以派上大用场,可以在多少人心中种下光明的种子?想想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同时,又能站着把钱挣了,更是一件利他又利己的大好事。
不过,站着挣钱并不容易。但是,老师说得好:没有不行,必须行,一定行。如果不行,每个月工作量加倍。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想老师这句话,也可以想想郑渊洁老师。郑渊洁,被称为童话大王,那么牛,学历多高呢?小学肄业。我们县有一个农民作家吴敬,为了写作,71岁开始用电脑,写出了累计一千多万字的作品,出了好几本书,牛。牛人,就牛在信念上,牛在坚持上。
衷心祝愿这项工作进展顺利,能给孩子们送去希望,送去愉悦,送去力量,送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