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内心的安定

学会如何静下来,是一种能力,很多时候静不下来,多半是想的太多,超出能力范围内,就此感到身心俱疲,四处寻找解药,若解药只是治标不治本,像寄托于感官情绪上的刺激,那心中还是难以保持安宁。

若是治本,就像书中推荐言所说,儒家就像粮店,那是生活的必需品;佛家就像是百货店,琳琅满目,你进去逛一下,不买东西也有收获;道家像药店,有病的时候有问题的时候,那就要找《道德经》了。

读经典很多时候有一种治愈心灵的感觉,里面的每句话精深,总是想的出神,而且在读的过程中就处在一个宁静的状态,若在生活中加以内化,其意义更为深远。

有时喝水太急撒在身上,着急下班总看还有多少时间下班,还有讲话如机关枪一样,回答别人太着急肯定,又或者是总是抱怨吃亏的总是我等等,其根源在于急,虽说人们带着原始人类的本能脑,趋向急功近利,但发展到现在社会,应该想如何变成一个真正的人,克服人性,逐渐让理性客观的大脑掌握主动权。

像做一些安静的事,比如,钓鱼、读书、冥想等,做这些事不是做了才静下来,而是自己能静下来才做,搞清楚先后就知道着力点在哪了。

记得之前了解过MBTI人格测试,里面是根据你提供的信息汇总一份职业推荐表,然后人们就能找到自己适于哪些行业,由此我选择的都是写作读书这一条,可能这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吧!

日常的读写,总是沉浸于此,若非有什么要紧事,不然还是老样子,有人说我是书呆子一个,提前过上了老年式的生活,我并没有理会,我只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

爱读书的人同样的接触到的也是爱读书的人,像查理芒格,长了两条腿的书的人,老子,大型守藏史管理员,还有很多读书博主,他们每月的书是按照一箱或捆来衡量的,他们很清楚,读书就是一件反脆弱性极强的事,就拿这次疫情来说,虽然国家整体经济下滑了,但人们自己读书的时间变多了。

总而言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内心的足够安定是一种成熟的表现,而让自己安定下来是要不断修炼的能力,当能静下来的时候,成长就开始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