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01、
今天的话题有些沉重,先来看张图。
这是《纽约客》杂志最新一期的封面。画面上,人类坐地行乞,机器人则成了施予者,喻意很明显——未来社会,人类的工作可能被不断进化的机器人剥夺,从而沦落街头。
看后,你什么感觉?反正,我很惶恐。
科技进步的好处当然不胜枚举,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是进一步乐享科技成果,还是被迫失业下岗,惨淡度日,真的不好说。从去年阿法狗4-1打败世界冠军李世石,到今年阿法狗的弟弟——阿法元100-0战胜他,人工智能的进化速度甚至可用“恐怖”来形容。甚至有学者预言:十年之内,AI(人工智能)将变得足够聪明,消灭40%以上的职业。
也就是说,现在看来朝阳、优势的产业职业也许十年内,就会消亡,被取代,40%以上的人将失业。而我们的孩子,未来迎接的,就是人工智能时代,可能面临淘汰的命运,作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有些焦虑?
02、
我一个朋友,对女儿没什么大的期望,就希望她将来做个贤妻良母,读个差不多的大学,找份安稳的工作,然后嫁人、生子,平安过一生。可女儿明显不是她这种想法,上高中的女儿对历史非常感兴趣,特别想做个考古学者。
考古啊,就意味要东跑西颠,哪谈得上安稳?这与朋友的想法大相径庭,为此,她没少和女儿爆发战争,女儿认为妈妈贤妻良母的人设不适合自己,妈妈认为女儿不知好歹,将来一定吃苦头。朋友非常伤心,说起女儿,心塞不已,一再强调想让她做个贤妻良母,咋这么难,这么不听劝?
我问她,未来,除了生孩子,像做饭、打扫、照顾孩子、伺候老人,机器人都能做,机器人能做的,你确定要女儿做吗?再说,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认为安稳的工作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我们觉得不好的工作反倒可能是优势产业,比如考古。
朋友将信将疑,不再做声。
真的,人工智能时代,一切都是未知,面对未来,我们和孩子一样站在原点,一样茫然,我们的人生经验可能毫无用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手,让孩子凭着生命的本真,去做自己。
03、
人工智能时代,怎样教育孩子,未来,才不会被PK出局?这是我近来思考的问题。以我粗浅的认知,我觉得,和机器人竞争,要重点打造差异化。
什么差异?
就是我们生而为人,有人类的特色和本质,有人的思维、认知和情感,这是我们的优势,这是机器人所没有的,不具备的。因此,除了一些高新技能外,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共情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发挥孩子的想象力等等,总之,是我们人类独有的、机器人无法取代的能力。
严峻的现实是,我们的教育和未来貌似有些脱节,培养这些能力,还得靠父母。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人工智能时代也是如此。
为人父母,我们要做的,无非是耐心和孩子沟通,多多陪伴,细心倾听,积极认可,完全接纳,让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强大、重感情、擅沟通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人味”的人,区别于机器的冷血、麻木、不负责任、无情无义,保持人类的情感和特质,这是应对人工智能,我能想到的胜算,你觉得呢?
喜欢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