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晚,雨僧讲坛之文学经典的解读与鉴赏在西南大学第八教学楼308教室开讲。曾利君教授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以《边城》《围城》为核心,为听众们介绍了什么叫做文学什么叫做经典以及文学鉴赏、解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百余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曾利君,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出版有《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稿》《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马尔克斯在中国》等著作。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学术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比较文学的教学、研究工作。
经典:权威性和传承性的典籍、著作
关于什么是文学,几千年来说法众多。曾教授通过举出金庸武侠小说以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此类文学作品中虚构却让人沉浸的例子,向听众们介绍了几种关于文学的定义解释。在曾教授看来,文学是以语言文字等工具,包含着情感、虚构和想象的作品,从体裁上看,主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与戏剧。而经典就是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文献,是具有权威性和传承性的典籍、著作。“经典是人们在每个人生阶段都适合读的,并且会让人收获不同感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曾教授谈到。
(2)鉴赏、解读文学作品要戴着镣铐跳舞
对于文学鉴赏、解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曾教授通过对《围城》一书中对主题内涵的多重解读告诉大家应该在不脱离作品本身内容的前提下放开思维,对于同一作品的理解可以见仁见智。
除此之外,教授对《边城》《围城》这两本书的创作追求与创作目的进行了分析,告诉听众们“鉴赏与解读过程中既要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即既要了解作品基本内容,进入其中,又要跳出文本来理性思考。”
(3)亲近文学、感悟文学
在提问交流环节中,一位同学提问道:“应该如何正确的进行阅读?”教授说到:“我认为的阅读首先是接触文本,再通过阅读与作品有关的其他文本从而加深对作品的领悟。阅读时就是产生创新文本的时候。”
在讲座的最后,曾丽君教授总结到:“也许很多经典都是高处神坛之上的,但我们也不登上那神坛也可欣赏它。不管是不是文学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具备人文素养,这得从对文学经典的感悟中来。仁者见仁,要亲近文学、感悟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