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大稻埕,优美转身,像个带着青春文艺气息的资深美女,吟唱青春诗歌,却又在举手投足间,缓缓流泻她身后曾经美丽动人的流金岁月。这些故事,又新又旧,又新潮又传统,又尖端又底层,充满冲突的美感又不违和。迷死一大票粉丝朝圣打卡,成为大稻埕另一道风景线。
大稻埕原为巴赛族的所在地,咸丰年间汉人开始至此开发。因居民在此地设立公共的曝稻大埕,供稻米收成时晒谷,平时则为农产品交易场所,故以大稻埕为名。
淡水开港后,大稻埕成为台北最繁华的物资集散中心,以茶叶与布料的贸易为主。
商业业态转型后,中药材行、南北干货批发开始成为迪化街主流,布市场集中于永乐市场里。台北人渐渐以迪化街这条主街名,为这个区块的代称。都市发展轴线东移大安、信义区后,迪化街快速没落,唯一留予年轻人的印象,只有年货大街,过年前人山人海涌入摊商糖果、瓜子、鱿鱼丝叫嚣声中,抢买年节零食。
随着文创产业兴起,老台北最富裕的老街道,经过新思想改造后,幡然转身,成为最时尚魅力的景点。
好吃、好喝、好买、好逛、好看、好拍照,逛大稻埕脚力、钞票、相机得先备好脚力,用半日时间换回你的好心情。值喔!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老糕饼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创意改造老房子
好吃好喝好玩好看的街区
滋养的红豆面包、大福,口碑很好
春一枝的冰品很消暑
来杯冻柠檬饮,品味光影在小院里变化
图片发自简书App
慰安妇阿嬷的血泪点滴
慰安妇阿嬷的历史见证
漆器文创精品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好吃的糕点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手工制饼的模具
农耕岁时器具配件
五谷杂粮也可以卖得很时尚
竹制生活用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旧时妇女结婚簪发的头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创咖啡厅
慰安妇阿嬷纪念咖啡厅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台湾文创咖啡
文青式咖啡喝法
森高砂咖啡厅
最后要到马来西亚餐厅饮茶,做为半日游的完美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