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扎着扎着,就麻木了。
年后,大家还没有从节后综合征中缓过来,国家统计局就马不停蹄地公布了《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和公众关系密切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被媒体单独报道,引来一片扎心之声:
北京人均都快6万了,折合每月可支配5200元,北漂的我和身边小伙伴掐指一算,数据和切身感受落差辣么大,不禁泪流满面,又拖后腿了!回头又一想,人均可支配收入究竟是什么收入?
如果你也有这个疑问,那说明和薄荷心有灵犀哦!人均可支配收入,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今年薄荷一定要掰开揉碎弄懂它!不为别的,就为了每天进步一点点!
1、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全部收入中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部分,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调查户的家庭人口。
由此可见,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是名义上的收入,而是实际到手的收入,可以自由支配的钱,反映了一个地区居民的真实收入情况、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可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当地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繁荣程度就越高。看看收入榜上名列前茅的,清一色都是京沪等东部或沿海省市,居民收入和地区发展的关系不言而喻。
继续咬文嚼字,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公式中,收入扣税、扣五险一金,这些都好理解,那记账补贴是干什么的?
记账补贴,是指调查户因承担记账工作从统计部门、工作单位和其它途径所得到的现金,不包括实物部分。这个不是所有的被调查户都有的,必须是家庭条件有代表性、记账核算完整性、时间持续性才可能得到统计局或财政局的选定。
另外,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内涵要大于工资,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工资性收入,是大家最熟悉的,也可能是普通人在四种收入中占比最多的一项收入,我们出卖脑力或劳力,从老板手中换取薪水,以维持正常生活。当然,工资也要经过缴纳个税和五险一金之后才能进入我们的钱包。不只是本职工作,副业、兼职收入都算工资性收入。
经营性净收入,通常指个体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净收入。
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成员通过房屋、土地等资源,股票、银行存款等金融资产获得的租金、财产增值收益。话说,学好理财钱生钱,也是增加可支配收入的重要一环哪。
转移净收入,涉及到国家、社会团体对家庭的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自己的转移收入一般是指养老金发放、社会救济、政策性补贴、报销医疗费、赡养费而得到的净收入。
2、谁在“支配”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媒体发布消息的来源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国家统计局和各地方统计部门汇总信息并发布的,毕竟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办。
一说统计,这就涉及到统计方法、样本选择的问题了,总不能让统计局挨家挨户去询问13亿人各家的收入吧?
薄荷在《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萍萍就居民收入统计改革和相关数据答记者问》的旧文找到了一些资料,我们可以管中窥豹:
2013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测算样本有约16万个家庭,覆盖了全国1650个县(市、区),有统一方案和工作流程,有入户调查,有随机复核数据,大家应该能体会出其中的科学性、复杂性,还有燃烧的经费,累加的工作量。
这十几万人或者几十万人真就代表全国人民的真实可支配收入吗?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或者说这项数据最具争议的点了。的确,样本选择的准确性,样本调查户是否如实申报或告知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数据的真实性。
我们能想到的,想必专业的调查人员和相关部门更能想到吧,虽然先进的统计方法有不可控因素,但是既然是统计,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统计方法的科学开展和不断完善。
3、城乡收入大不同
分城市和乡村来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还很大,上海和北京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了6万元大关,紧随身后的浙江超过了5万元;而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仅有4个省份超过2万元大关。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近3倍,联系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潮流,不难理解大众向城市进发的心理冲动和经济动因。
4、拖后腿的我,反思了一下下
房租都要占去工资1/3的薄荷,看到祖国蒸蒸日上,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节节攀升,心情是高(chén)兴(zhòng)的,只恨自己又拖后腿了,为社会做的贡献太少了。
但是话说回来,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北京人均都6万块了,表明有一半人是在水平线之上的。这就像一根吊在眼前的胡萝卜,发出诱惑的甜味,辣么多人都吃到了,我努努力,是不是也可以够到?
画圈圈,对手指,薄荷特别想知道,那些人均6万的小伙伴都是做什么工作的,你们公司还招人不?
参考资料: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萍萍就居民收入统计改革和相关数据答记者问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402/t20140224_515109.html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怎样统计出来的?
http://news.163.com/10/0930/04/6HQ8ORIP00014AED.html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http://www.cqtj.gov.cn/tjnj/2010/yearbook/7/zb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