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军作品
乌兰学校在巴彦淖尔教育版图上是很小很小的点,在临河区义务教育学校中也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偏远的农村小学。偏远的有时被人们遗忘。
但是,没有理由办不好这所学校。
这是乌兰地方老百姓的希望所在,是乡村孩子们梦起飞的地方。有了这所学校,孩子们就近入学,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减少教育成本。有利于精准抉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了学校,乡村就有了生机、有了活力,有了明天。
有利于缓减城区入学难。大量农村孩子进城择校,已经造成城区入学难、择校热、大班大校等不健康不可持续现象,已经造成政府教育成本直线上升。办好每一所农村学校,才能有效缓减城镇就学压力。
有利于临河教育合理布局。实践证明,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就近入学的教育,不仅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也是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势所趋。解决“城镇挤”与“乡村弱”必须有机结合,同期互动,相得益彰。
自信,没有理由办不好这所学校。
我们可以改变命运,但我们不能改变出生与家乡。乌兰淖尔(红湖)有今天,是先辈们不离不弃、自强不息、穷则思变、战天斗地的结果,就如同“红旗渠精神”一样,“红湖精神”让家乡改变了模样,同时滋养着乌兰一代代人自强不息,改变命运。今天学校在传承“红湖精神”的基础上,明确“”办学宗旨和“真爱教育”办学理念,提出培养“”和建“”学校的发展目标。我以为,学校的薄弱关键不是条件、师资和生源的薄弱,而是自信、责任和追求的薄弱。通过均衡发展,学校一班人重新定位学校发展,办老百姓家门口满意的学校,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探寻适合自已发展的道路,与自己的过去比,与自已的现在争,与自己的未来赛。美丽乡村学校,魂已铸,脉已通,图已绘。
相信,没有理由办不好这所学校。
随着均衡发展的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实验将启动实施,国家已经出台和将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精准扶贫措施。农村学校的内外发展将越来越好。
没有规划的行动是拼图而不是蓝图,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流浪而不是航行。相信乌兰学校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期侍在未来不远的地方,遇见更美丽的自己。
秦草于家中,请杨校长修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