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70后、80后、90后一起读过的小学课文,继续一起回忆难忘的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吧:
全神贯注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里做客。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走到一座刚刚完成的塑像前,罗丹掀开搭在上面的湿布,露出一座仪态端庄的女像。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在一边。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走上前去准备同他交谈。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茨威格莫名其妙,赶忙叫住罗丹:“喂!亲爱的朋友,你怎么啦?我还在屋子里呢!”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说:“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去年暑假,我去甘肃永靖县看爸爸。到那儿的第二天,爸爸就带我去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汽车沿着黄河岸边的公路行驶。我坐在车上,远远地望见一座银灰色的大坝,镶嵌在狭窄陡峭的山壁中间。爸爸说:“那就是水电站的拦河大坝。这座大坝有40层楼房那么高,奔腾的黄河水进入峡谷,就被它拦腰截住了。”
下了汽车,我们登上大坝。坝顶宽阔平坦,可以并排行驶四辆卡车。站在坝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碧绿的湖水映着蓝天白云,更显得清澈。爸爸指着坝底告诉我:湖水从大坝的进水口直冲下来,流入电机房底部,推动水轮机。水轮机不断运转,发电机就产生了强大的电流。电流通过高压输电线,输送各地去。
我正望着一条条伸向远方的高压输电线出神,爸爸说:“快看,泄洪道开闸了!”顿时,湖水如万马奔腾,倾泻直下,发出一阵阵轰鸣,掀起一团团水雾。我问爸爸:“泄洪道的闸门每天都开吗?水库里的水是要用来发电的,这样白白放掉,不可惜吗?”“水库有一定的容量,超过容量就要把多余的水放掉;要不,拦河坝就有被冲垮的危险。近来雨水多,所以常常要开闸放水。等到枯水期,就要闭闸蓄水了。”
我们从坝顶乘电梯下了大坝,钻进水电站的心脏——电机房。电机房里灯火辉煌,五台绿色的大型发电机组,整齐地排列着。爸爸说:“这五台发电机给每年发的电,比解放前全国一年发的电还多。甘肃、青海、陕西等省广大城乡用的电,都是从这儿输送去的。”
我们走出电机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刘家峡水电站。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仙人掌
今年春天,姥姥给了我一片仙人掌。当时,它连根都没有,扁扁的,满身是刺,我心想,它能活吗?
回到家里,我把仙人掌随便往花盆的土里一插,浇了一点水,就不管了。过了一个多星期,我无意中发现它的顶端钻出了一个小芽。它居然活了。
天气渐渐热了,太阳火辣辣的,仙人掌在阳光的炙烤下,就是几天不浇水,依然那么青翠。
秋天,我把一枝蟹爪兰嫁接到仙人掌上。过了一些日子,蟹爪兰活了,枝叶茂盛起来。
到了冬天,蟹爪兰开花了。密密层层的绿叶,衬着洋红色的花朵,充满了生机。过了些日子,仙人掌由碧绿渐渐变黄,刺也渐渐少了,这是因为他把营养都输送给了蟹爪兰。
我想,人们在欣赏美丽的蟹爪兰的时候,是不应该忘记仙人掌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