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户外活动时间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流程,同时也是孩子们有所期盼的时刻,孩子们能够在户外活动的时间里独立思考、自主游戏,同时能够锻炼孩子们坚强的意志,增强孩子们的社交能力。结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自主游戏理念,孩子们展开自由自在的活动。
二、活动过程分析
(一)水桶里的水洒了
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都各自忙活着自己的事情,水池旁的他们欢声笑语,互帮互助。
“哎呀,怎么又都洒了!”一个沮丧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
我走近一看,水洒了一桌子一地。原来韩豆在玩平衡水桶,可是他往左边倒水,水桶会往左边反转洒水,往右边倒水,水桶也跟着往右边反转。我没有打扰他的游戏,默默的站在身后看着,相互没交流。
只见这一次韩豆倒水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并且往左半边水桶倒水的时候会刻意地用手扶一下右半边。
“你来帮我扶着这边的水桶,要不然就洒水了。”韩豆对一位小姑娘说。
可是小姑娘一放手,水又会洒掉,那一刻,两个孩子唉声叹气“怎么又洒了。”
教师思考:
爱动脑的孩子,两次洒水过后,经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猜想到“保持平衡”这一要点,他们选择借助外力(用手扶水桶)这一方法来保持水桶平衡,老师知道这个办法不可行,只要一放手水桶里的水就会反转洒掉,但是没有介入游戏,选择让他们自己体验获取直接经验。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孩子们知道了只要两遍平衡起来,水桶的水就不会洒掉。
(二)换个工具试一试
经历了失败以后,韩豆没有放弃,继续探究着平衡水桶的秘密。到底怎样才能让水桶平衡起来?难道是工具太大了?韩豆换了一个新的方法,选择用小小的容器接水。
“你能不能把这个小瓶子给我用用?我要用它往水桶里倒水。”韩豆去找了在水池里抓鱼的小朋友借了一个小的水桶,开始一小桶一小桶的往里面倒水,第一次韩豆选择了把满满的一小桶水全部倒在一边,水桶不久就倾斜洒水了,第二次韩豆选择把一桶水分别倒在两边,左边一半右边一半,可是水桶的水达到一多半以后,先往哪边倒水,水桶就往哪边倾斜洒水,这个办法也不行。这时一个小朋友也加入了游戏,她用的是稍微大一点的水瓶,两人合作倒水。当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水桶又倾斜了。
“你的那个太大了,我这个小,你找个跟我一样的我们倒一样多的水才行。”
于是小伙伴找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容器共同合作。可是,到了一定程度,水又洒了。两个孩子站在水桶前看了又看。
教师思考:
借助外力用手扶水桶来保持平衡的方法不行,孩子换了新的工具想办法解决保持平衡这一难题:
1.容器太大,装水太多—换小的容器,避免装水太多很快洒掉。
2.同伴合作使用器械不统一—选择两个相同的器械进行游戏。
虽然还是没有成功,但是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思考,知道想办法解决困难,通过体验,知道选择不同的器械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同时明确了保持平衡要选用一样的器械进行共同操作。
(三)换个方法试一试
“我们用大的小锅倒水,往中间倒水,让水往两边的小水桶里流,这样两边的水一样多就不能倒了。”韩豆说道。
说完马上开始行动了,韩豆小心翼翼的往里面倒水,每倒一次看一眼,一但又倾斜现象赶紧往另外一边的水桶里面加一点水。
“哎,你们小心,别过来别过来。”有小朋友过来围观,想伸手去动水桶,韩豆大叫到。
很快在韩豆小心翼翼的灌水过程中水桶里的水满了,并且没有倾斜洒水。
“老师你看,他没洒,装了满满的水。”一脸成就感激动的过来向我汇报这一好消息。
教师思考:
巧用工具—注意方法,孩子们的探究能力真强,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学会独立思考,还能够获得新的经验。
三、活动小结
看似一个很简单的活动,孩子们通过一次次的试误获得了如何保持平衡的经验。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体验,终于能把水桶的水灌满,保持平衡不洒水。
自主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品质、本领,孩子们没有选择找老师帮助,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共同合作,在自主游戏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