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休了一天假,陪两个娃。又是我一次观察自己的机会。
两个娃在卧室的床上玩游戏,我在客厅拖地,就听见姐姐大吼妹妹:“干啥呢?还吃呀?” 我猜是妹妹把姐姐做的板栗沙吃了,姐姐生气了。
要是以前,我肯定会跑过去,数落一遍姐姐,“你要对妹妹好好说话,不要吼,你对她好好说话她也会对你好好说话的。” 这些看起来没有毛病,实则不然。
首先我先入为主,我觉得姐姐应该“爱幼”,姐姐十岁了,比妹妹大五岁,我觉得她“应该”要对妹妹好,让着妹妹,照顾妹妹。这是传统的中国家庭传承下来的思想。
再来,我觉得妹妹被姐姐这样吼了,一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惊吓,会在心底留下阴影,或者说被种下情绪点。我觉得妹妹是受欺负了。
这种感受不仅从自己的童年经验可以体会来,也可以从现在的生活中对照来,比如,家里的老人,看到孩子哭或仅仅是生气,就会说:“啊,宝贝怎么不开心了,是不是谁欺负你了?” 问题来了,为什么孩子不开心就一定是被欺负了?这是一种心理暗示,也会形成孩子的思维模式。
我为什么会去深究这一点呢?因为曾经一度,在我看到姐姐对妹妹不友好的时候,我都想要制止,然后想要好好的教育一下姐姐——做姐姐不该这样的,要对妹妹友好和善。可是这显然并不见效,甚至可以说去要求一个还是孩子的姐姐去转念,是徒劳无功,不现实的一件事。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一直深受困扰,我想要“一碗水端平”,我想要看到姐妹情深的场景。
我去探寻我的内心深处,终于我发现了一个潜藏的木马,那就是我把姐姐吼妹妹=妹妹受欺负,可是,这是真的吗?这个观念只是我内心的投射而已。
小的时候,我作为家里的老二,姐姐如果惹到我,我可能会哭的很凶,这时候妈妈就会跑过来数落一通姐姐:“怎么又把妹妹弄哭了?” 这就是“姐姐吼妹妹”=“受欺负”的原型。
灵修了一年多,我终于可以看穿这个幻相。
就像标题一样,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她们只在用这样的方式支持着你。” 即使这种“支持”让你看起来不那么舒服。
没错,姐姐吼妹妹,不是问题,问题是你看到了什么?那个你所认同的观念才是你的木马,才是你需要关注并且疗愈的部分。
生活中,特别是亲子关系,还有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呈现出来的场景,都是“空性”的,没有任何掺杂,而我们赋予它的观念才是我们需要看到的。
孩子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在支持着你。她们让事情发生,让你看到,你需要回归自己的内心。
事情发生了,摆在那里,不同的人看到,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也就是说你看到的事情里伴有你的情绪,伴有你的频率。
带着恐惧害怕的频率,看到的是事情悲凉不好的一面。带着爱和信任的频率,看到的是事情积极正向的一面。
所以说,事情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它的发生就是为了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心,回归自己的内在。
当我越来越了悟这一点,我看到了我的木马,我疗愈了我的内在,我能接受“姐姐吼妹妹”,而不会把它当成是“妹妹被欺负”了。相反的,我会思考这是姐姐和妹妹两个人之间的选择,是她们为自己的人生课题所做的特别的设计。
《灵魂出生前计划》让我知道灵魂是不灭的,而且在降临于世之前,他们都会去选择适合自己人生成长的家庭,从而完成自己的人生课题和灵魂提升。
所以呢,姐姐和妹妹在今生的各种磨合,都是她们自己的选择。
或许妹妹需要一个这样的姐姐,需要姐姐对她“吼”,来提升自己的灵魂的深度。这是她特别为自己做的人生设计。
当姐姐再次对妹妹“吼”的时候,我自己在一旁静静的体会着,去思考——这背后有什么好处?妹妹能从中获得什么?姐姐能从中获得什么?
我能理解到的是“这能让妹妹有更强的耐力,也可以增强妹妹的韧性,以后内心可以更有力量,去面对社会上不那么友好的相处”,同时对于姐姐也可以“释放掉自己吸收的压力、负能量,让负面情绪流通起来”。
除了我理解到的,我也相信,在这之外,肯定有更高纬度的目的——她们的灵魂之所以选择成为姐妹,是有一个更深层的人生课题。
当我理解到这一点,我也能更好地实现“课题分离”——关注并探究自己情绪波动背后的创伤点或者说是木马(因为成长经验的积累而信以为真的观念),而不去干涉他人的人生课题。
来到我们身边的所有关系,不是冲我们来的,而是为我们而来的,去体会这一点,在生活中带着这样的觉知。
我知道一下子做到不容易,没关系,亲爱的,慢慢来,不要太苛责自己,时间终究会带我们找到疗愈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