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一些事情,开始偶尔反思这些年交过的朋友,也会偶尔思考:为什么有的看似亲近的朋友越来越远,有的看似没那么亲密的朋友却能保持友情的细水长流?
究其原因,不过是三观的契合度而已。
从小,因为经历了长达两年的校园暴力,让我变成了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害怕没有朋友,害怕别人疏远自己、害怕因为一件事情让别人对我议论纷纷,所以我竭尽全力的付出,努力想让大家喜欢我。
初中的时候,因为自己的一技之长进了校队,让我稍微有了一些自信,但仍然摆脱不了讨好型人格的弱点。总是会在身边的朋友有需要的时候第一个冲上去,看起来好像身边总是有很多的朋友,也被大家起哄叫“大姐大”。
实际上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多么需要一个可以倾听、可以陪伴、可以看到我内心的孤独和无助的朋友。
好在后来在我最无助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那个来自城里,传说中很跋扈、嚣张的女孩子C,她用非常强势的手段拉我出了泥潭,才让我慢慢找回了自信,逐渐摆脱这种讨好型人格。
同时也是这个姑娘,让我逐渐意识到:朋友之间三观一致是多么的重要。
和C有一个共同的圈子,圈子里的人不多,但是在高中时期算是一个很铁的小圈子。5个人性格各异,但是却是真心相待。一直到上了大学,5个人各奔东西,分散在5个不同的地方——兰州、西安、郑州、武汉、丽江。
随着距离的拉长,大家慢慢结识了新朋友。直到毕业后,5个人都朝着自己的理想出发,三观也越来越不同,彼此之间也越来越疏离。只有C,始终对生活、工作和未来保持着100%的热情,也一直用这种热情感染着我。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一辈子这么长,每个路口都会遇到不同的人,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跟上自己的步伐。只有三观一致的人,才能陪彼此走的更久。
友情如是,爱情亦如是。
我所谓的三观一致,并不是指两个人的三观完全一模一样。
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处事方式是十分正常的。对朋友的三观,我们没必要强求完全相同,只要大体观念上相似,只要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同走过一段距离,我们就应该心满意足。
当然,最契合、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互相可以很轻松的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可以很迅速的理解对方所想表达的意思。
我和C,就是属于这种很理想的状态。
如果你问我,和三观一致的人做朋友做朋友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绝对是C。无论什么时候,跟C聊天,总是很轻松愉悦,即便是我们说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和生活,也不会觉得陌生。即便是我们的话题跳跃性非常大,也总能聊上许久。
跟三观一致的人做朋友,会很轻松,不会有太大的负担和压力,不用担心说了什么或者是因为对某个事情看法不一致而冷场。
同一件事情,跟三观契合的人聊起,我们可以从生活、工作、情感等多个角度聊很多相关的话题。但若是和另外一个三观不同的朋友讲起来,很有可能到最后就是相顾无言。
尽管两个人契合度再高,生活中也难免会有摩擦,有分歧。
如果三观一致,那么两个人很容易达到共识做出妥协。这样,争执只会是一时的,并且,这些争执反而会加深双方的理解。
但如果三观不合,争执的结束,也基本只能通过一方的隐忍来换取。但这只是暂时的和平,这种隐忍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本质,问题依旧还在那。
隐忍久了,问题越攒越多,在某一天,问题会以不知道的形式得到爆发,到最后就会是越来越疏远、陌生的局面。毕竟,和另外一个好友L的友情就是这样结束。
其实,这种矛盾也不是不能处理。但是因为三观不一致,总感觉有些鸡同鸭讲。
久而久之,便不愿再与这个人多说一些什么。及时止损,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
当然,也不是说三观不一致就不能做朋友。当然可以,仅限于交流明星八卦,某某日常罢了,一旦深入交流,就会发现和这个人深入讨论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还是那句话,圈子不同别硬融。
对于成年人来说,每一天的时间精力都有限,我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值得的地方和值得的人身上。
希望,你也能如我一般幸运,遇见一个和自己三观一致、热爱生活、对任何事物有充满新鲜感、对生活乐观且富有感染力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