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去上海和一个关系很好的大学室友A叙了叙旧,她努力工作同时做兼职赚钱,整体状态也很不错,但是说不上来哪里怪怪的。看了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一书的这节,我恍然大悟。
A属于“在起点作选择的时候,没有用‘将来能赚多少钱’来衡量”,但是“在终点看结果的时候,却用‘现在赚到了多少钱’来判断”的类型。我们大学的专业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两年就业形势还是蛮不错的,唯一不太让人满意的就是工资水平不太高。她时常和我抱怨说父母没有远见当时给她填报了太理工选择了这个专业,我是愕然的。选择专业的时候以自己的喜好出发作出选择,就业以后又以能否赚钱作为评判标准,最终只能给自己造成更大的烦恼。事情已经发生了,回不去了,没法重新选择了。
这半年里,一直待在象牙塔里的我才发现中国教育一直存在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在学校的时候从来没有人提钱的重要性,一出了校门,买房买车各种生活压力一拥而上。所以绝大多数人的状态都是这样的——年轻的时候无所谓,到了一定的年纪都逃脱不了金钱的束缚与限制,都是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才开始重视金钱,那“惨淡的结局”其实是一开始就注定的,并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直到“中年”才遇到所谓“中年危机”——那危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初读《富爸爸穷爸爸》一书时,来自农村普通家庭的我是很震撼和兴奋的,仿佛进入了全新的世界。“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但是很懵懂,不知道具体怎样运作的。经过大半年的实践,体会也越来越深刻。穷人穷的是“思想观念”,墨守成规,不愿意改变生活现状。包括我的父辈们,当了一辈子农民,也想赚钱,却不愿意琢磨如何赚钱,借用笑来老师的话说“难道老天会专门给你下一场‘金雨’吗?”
仔细观察身边的有钱人,我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那些认真对待金钱的人获得金钱的能力更强,而且会越来越强,晚年生活幸福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