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陕北黄土高原的东南部,那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十九岁那年,我离开家乡,来到新疆塔里木河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一座军营里,开始了我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军旅生涯。
塔里木河的两岸生长着一大片、一大片茂密的胡杨林。胡杨树下,我和我的士兵兄弟们无论寒来暑往,无论刮风下雨,坚持苦练擒拿格斗、摸爬滚打等技战术本领。青春的根深深地扎入了戍边卫国的西部边陲。
与胡杨树相伴的日子,让我深刻地领悟了胡杨精神: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
胡杨树见证了中华民族自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以来,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发展的伟大历史。也是现代中国各族人民创造“两个离不开”(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奇葩的精神象征。我爱胡杨树,更赞美胡杨精神!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新老更替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我于2003年转业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土——陕北榆林。
人生最得意莫过于风华正茂。那时候蓬勃向上,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对外面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对梦想义无反顾充满了执著追求!
记得上学时,一到周末放假,我就像脱了缰绳的野马,步行十几里山路都不觉得苦累,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饱餐一顿妈妈早已为我准备好的素哨子“河捞”。
“ 河捞”是一种陕北名小吃,往玉米面里加入一定比例的榆树皮面粉,加入温水和好,放进“河捞床”里挤压,长而不断的面条落进沸腾的开水锅里,用长筷子翻搅三五个来回,捞进碗里,再舀进一勺事先炝好的素哨子汤,用筷子上下一搅动,一根根黄灿灿的“河捞”面条吃进嘴里,口感精道、细滑,有一种美滋滋的满足感!
说到榆树,在我的家乡,无论是崖畔上、还是山沟里,或者在村头、院落,到处生长着乌黑高大树干的老榆树。虽然它不能与新疆的胡杨树堪比寿命,但在清明前后老榆树那修长细密的枝条上结满了红褐色的花蕾。不几日,状如铜钱的一串串榆钱儿缀满了整个树冠,那嫩绿中泛着淡淡鹅黄的榆钱能把人诱惑的馋涎欲滴呢!
榆钱儿绽开了,那是陕北人舌尖上的最爱。深春时节,家乡的大人、小孩子们都会攀爬到老榆树旁逸斜出的粗壮枝杈上,把那细密枝条上的榆钱儿一把把捋到小筐里。满了一小筐,就到村头老井沟的山泉水里把榆钱儿清洗干净,带回家,和进玉米面粉里,捏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窝窝头”,放进大铁锅里蒸熟。揭开木制锅盖,榆钱“窝窝头”黄里泛绿,清香四溢,那真是一道人间美味哩。
听爷爷说,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老榆树还是我们全村的救命“大恩人”哩!现在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记得那一段“榆树救了人命”的艰难岁月?!
无论土地贫瘠与否,也无论世事如何变幻,黄土高原上那一抹单调的春色里,总是老榆树率先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给人们奉献上一串串鲜嫩可口的榆钱儿。
榆树属落叶乔木,长高可达二十几米,树干直立,树枝开展,树冠近似球形或扇形状。树皮灰黑色,粗糙,呈不规则纵裂。单叶互生,叶缘多重锯齿。花两性,早春先开花后生叶或花叶同放,花蕾紫褐色,花序簇生,花色浅绿,味道甜美,可生食或者蒸食。翅果近圆形,顶端有凹缺。花期3至4月;果熟期4至5月。多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
有时候老榆树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在特殊时期把全身的营养化作早发的榆钱儿献给了人们;有时候老榆树又像一位坚毅的父亲,在贫瘠的土地上扎根,与干旱和恶劣天候相抗争,引领着子女们度过了人生的一个个艰难时刻;有时候老榆树更像一位孤独的留守老人,执着地坚守在高高的山梁上,遥望着远方,等待着出门在外的儿孙们早日平安归来……
家乡的老榆树啊,你和高原上的陕北人民一样,无论在何种年代,都与贫瘠的土地相拥,敢与恶劣的天候抗争!你的性格坚强不屈,你的精神值得人们永久流传!
作者简介:武俊祥,男,汉族,七零后,陕西神木人,军校大学毕业,现职业公安民警,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北大学作家班高级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