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龙
1
有一个朋友问我,你对理性怎么看?
我说,我尊崇理性。
她大为惊讶,“你不是一直在谈论悟性吗?我以为理性和悟性是冲突的,你是反对理性的。”
她的惊讶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我确实更多在谈论悟性。我甚至在《存在与生命》一文中还说过杀死理性的话,但那是在特定情况下的,是当理性要向悟性跨越,当常人或全人向觉者跃迁的时候。
谈到理性,人们自然容易想到理性主义的鼻祖,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徒仨,以及近代新理性主义的开创者培根和笛卡尔,当然,也有现代的个人理性主义者,如著名的《阿拉特斯耸耸肩》的作者安·兰德。我们知道,正是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科学的基础,而笛卡尔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因此,理性在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史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从认识论上正式厘清理性概念的人,正是康德。这就是他著名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康德把理性划分成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所谓纯粹理性,是指人类不依赖于感性和经验的纯粹先天的理性认识能力。他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几大先天范畴,归纳出了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等人类纯粹理性认识的最根本和最原始三大定律。而其他数学、物理学等所有科学的一切定律都源于这几个最根本的定律。这就从认识论上奠定了后世逻辑学的哲学基础,在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在前面也指出过,康德更伟大贡献是划清了(时间之内)现象和(时间之外)自在之物的差别。他说纯粹理性只能认识时间之内的现象,没办法认识时间之外的自在之物的本质。这点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他同时认为,对时间之外的自在之物(例如上帝和灵魂)的认识,只能依赖于实践理性,即依赖于道德和宗教。而这一点上,康德却出错了。叔本华在他的《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已经指出过这一点,我在前面《谈哲学和哲学的未来》一文中也谈到过。
因为,对于时间之外的自在之物,恰恰是可以通过悟性来认识。而悟性的本质就是要超越时间之外。
2
所以,这里有必要总结一下感性、理性和悟性的区别和联系。
所谓感性,主要是跟感觉、情感和艺术相关的。以主观性为主。
所谓理性,主要与自然哲学和科学有关,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它是研究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现象的,因此要求是客观的规律的发现。发现客观的普遍的规律是其主要任务,而逻辑学和数学是基础。
心理学则比较特殊,因为它既有感性又有理性,既主观又有客观。当它从客观的科学的角度去研究情感,研究心理过程和结构的时候,实际上就变成了心理科学。如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心理学(心理动力学)以及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悟性,则主要与形而上学哲学、宗教和神学、佛学相关。它并不脱离感性和理性,但是超越于感性和理性之上,是走向生命觉悟和生命更高层次必经的一个方式和过程。因为一切科学,最根本的定律是矛盾律,所有的科学理论都不能导致矛盾。但悟性恰恰是要超越矛盾之上。
3
所有的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所研究的都是时间以内的现象,时间存在是一一切科学最根本的假设和前提。没有时间,当然就不会有一切现象,也不会有一切的科学和科学理论。
其实,从一切科学所依赖的矛盾律的定义上也可以看出这点。因为矛盾律的定义就是:一个命题,在同一时刻不能既真又假。
这里,[同一时刻]其实就已经承认了时间的存在。
但形而上学哲学,分野就在于时间。它研究的是时间之外的自在之物,是超越于时间之上的。因此,关于上帝,永恒,神性,灵魂不朽,这些都是它要探讨的,因为这些都是时间之外的。时间存在这一个根本假设和前提,便失效了:在自在之物和最高的神性那里,时间是可以不存在的──也许很多人甚至哲人和最聪明的人对这点都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他们无法想象时间不存在是怎么回事。为了向不理解这一点的人们说明这个问题,所以探讨仍然要进入到现实世界,这就面临着一个横贯在时间之河的东西,名字叫[死亡]。所以最高的哲学必然要去思考和探讨死亡的本质,穿过时间之河和时间之雾。这就是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为什么说哲学的终极命题就是死亡的原因。
而要寻找到这个答案,却只能依赖于悟性。
4
感性,理性,悟性,其实都是人类意识的一个功能。但人类的意识是有层次区分的。如果从佛家的唯识论上来看,意识被分为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识)、第六意识、第七自我意识(末那识)以及第八阿赖耶识。
其中前五识,就对应着人的感觉和感性。而第六显意识对应于理性。第七自我意识对应于悟性。因为悟性的根本就是要破除我执。只有破除我执,才能超出时间之外。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第八意识,也就是阿赖耶识。这个对应于所谓的[自性]。注意,前七识都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只有第八意识对应的自性是属于本体论意义上的。
灵魂和神性,这些时间之外的自在之物,它们存储在哪里?其实就是存储在自性,也就是阿赖耶识之中。弗洛伊德所谓的潜意识以及荣格所谓的集体无意识,其实是对应于阿赖耶识之中。事实上,人类的一切欲望、本能、习性都会存储在这里,甚至包括前世的业力和记忆也会存储在这里,也名叫阿卡西。自性向外就体现出人性,而最内层就是神性。人性实际上包裹住了神性。要见证神性,就要通过悟性。
注意,对于一个进入空性的觉者,即使他破除了第七自我意识即末那识,也见证了第八阿赖耶识中的神性,但自性中的习性(如贪嗔痴慢疑)仍然会跟随着他。一些人类最深层的本能的东西(如性本能、生本能、死本能、畏本能)仍然会微细的困扰着他。所以他仍然要进一步修行,就是要在自性层面,破除那些余留下来的习性和本能的残余,从而走向生命觉悟的更高阶段。
5
因此,所谓感性,理性和悟性,并不是冲突的东西,而是生命的深层意识里面不同层次的认识能力。一个人可以通过他的感性来维系他的情感世界,可以通过理性来认识物质世界和外在世界,但只有通过悟性来认识内在的心灵和灵魂、时间之外的神性和永恒之本质,从而走向生命的觉悟和生命的更高境界。
2018/12/17,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