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用生命捍卫荣誉的赞歌——电影《狙击手》观后
电影《狙击手》是张艺谋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冷枪冷炮”运动中神枪手群体事迹改编的。1952年冬至1953年初,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形成僵持,双方发起了低强度的密集狙击战,史称“冷枪冷炮运动”。在连长带领下的狙击五班战士枪法过人,成为敌军的心头大患,班长刘文武更成为重点狙击对象。为重创狙击五班,敌方调配精英狙击小队,配以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更迫使狙击五班战士大永等人为救同伴进入其设好的险境之地。不过,正当敌军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之时,他们万万没有料到,被他们当作诱饵的侦察兵亮亮身上其实隐藏着更大的秘密。由于亮亮的战略价值和意义超出常人的想象,诚如班长刘文武所说的“我顶多敌一个连,而亮亮超过一个师、一个军”,所以我军才动用令敌军闻风丧胆的狙击五班,并命令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要把亮亮从敌人的手中抢回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同样是反映抗美援朝的电影,《狙击手》与《长津湖》相比较,不论是场面,还是镜头的切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果说《长津湖》是以宏大的视角反映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那么《狙击手》则是选取小的视角表现革命军人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和军人的荣誉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津湖》是大场面,在群像中选取个体,反映战争的惨烈和英勇赴死的精神气概,《狙击手》则是聚焦在一个小的区域,以一个班的战士为主体,以此折射志愿军战士群体身上可贵的精神品质。
与好莱坞大片相比,《狙击手》没有过多动用现代高科技的手段进行拍摄,场景的选取多是以自然的原生态为主体,很少留有现代声光电的痕迹。不论是地理环境,还是场景布局都与“狙击”战的展开相协调。白雪、荒山、乱石、枯木,还有肃杀的寒风。有了这些风物景致对战争气氛的营造,预示着这场狙击战的非同寻常。
综观影片叙述的故事,如果没有影片后面那个从糖中剥离出来的,亮亮和五班战士用生命换来的敌军的军事情报,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了。可是,正是有了特定的时代背景、特殊的历史寓意,才让这个普通的“解救大兵”的故事具有了历史和现实的厚重感。一个被敌军打伤的情报员被用作诱饵,以对素有“死神”之称的我军五班进行围歼。被完全掌控在敌军手中的情报员,敌人只把他视为普通的通讯兵,不知道他已经掌握了军事机密,这样自然就没有意识到他的重要性,只是把他视为诱敌深入以歼灭之的工具。而从我军的角度看,出于对生命的保护和尊重,出于对军人荣誉的捍卫,出于对国家尊严的维护,出于对早早结束战争的渴望,出于......不论从什么样的角度考量,也不管冒着多大的危险,要付出多少代价,都要把亮亮从敌人的手中抢回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是连长向负责此项艰巨任务的五班下的死命令。
在志愿军队伍中,像五班这样神勇,且屡建奇功的有很多,五班能够脱颖而出,获得这样的任务,是英雄班至高的荣誉。不过,对五班战士而言,他们深知此项任务的危险多艰。如果幸运,能够顺利完成任务,重新回到大部队;如果不幸,就只能命在他乡,魂归故里了。但是,对军人来说,服从是天职,捍卫军人荣誉义不容辞。正是如此,再难攀越的山也要征服,再难横绝的江河也要横渡。——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于是,一场敌我之间斗智斗勇的拉锯战在“无名山谷”展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对抗本身是不对等的,这种不对等主要体现在军事装备的巨大反差。诚如战士大永所说:“他们有先进的探测设备,他们有强大的飞机坦克,他们有先进的枪支,而我们什么也没有。”显然,大永所说的是不争的事实,五班的战士也都内心清楚。但是,为了完成神圣的任务,即使装备落后也要勇往直前。班长是一个班的主心骨,被敌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五班班长更是战士们心目中的神,他的一句“五班有我们,我们是最宝贵的家伙”的训斥,让处于悲观之中的战士们顿然醒悟。面对强大凶残而狡猾奸诈的敌人,只有用智慧毅力和勇敢才能与之抗衡,才能在对抗中获得胜利的机会。
枪林弹雨,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战争的本意。对于五班战士而言,他们在原本不对等的对抗中牺牲很大。当然,因为敌人的傲慢与轻敌,也让他们损失惨重。身为军人,敌人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以亮亮作诱饵,把“死神幽灵班”消灭掉。如果目标达成,他们就可以获得国家勋章,就可以享受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耀。而他们拥有强大而先进的军事装备更膨胀了他们的求胜欲望。一旦被欲望左右,自以为是的轻敌——军家之大忌——就会潜滋暗长。当他们一个个阴谋一次次失败,他们不得不在战略战术上重视对手。从军人的角度说,因为戎装在身,他们必须为了捍卫这份军人的荣誉而不惜一切。从战役的正义与否的角度看,有敌我之分;从军人职业的角度说,捍卫职业的尊严是每一个职业人的应有担当。
当然,这个世界需要正义,更要弘扬正义。志愿军战士远离故土,除了源于责任的担当,更是一种家国情怀的抒写。“这一代把仗打完了,后代就不需要打仗。”正是有了这份笃定,所以才有了在战场上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场景的上演。五班的战士,一个个正值韶华年龄的生命体,他们用行动、用血肉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尽管命陨异邦,但是当“雄赳赳气昂昂,渡过鸭绿江”的雄浑之曲飘荡在战场的上空,当一张被鲜血洇红的情报送达指挥枢纽核心,并改变了战争的格局和走向时,一批批“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勇士们身上表现出的品质穿越时空,慢慢浸润到当下,渗透到国人的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