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科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挂科,直到挂科后我才后悔莫及。
我心疼的倒不是我的分数,而是奖学金。
当你挂科的时候,想想就有几百块钱从你的手里滑走,就很难受。
01
会影响入党积极分子评选和各类评奖评优。
在我们学校评选入党积极分子,不仅对班级排名有要求,而且还要保证所有科目都在及格线以上。
挂科之后通过补考也是可以报名入党积极分子的,但是这就会让你比同批次同学之后一段时间,有很长一段空档期,这就可能会让你失去从入党积极分子成为正式党员的机会。
02
会影响保研和考研。
在大多数学校都是挂科不能保研,只能够参加统考,而且就算挂科不影响保研,那你的分数也会对你的考研有一定的影响,那些成绩都在合格线以上的同学肯定比你有更大的优势。
统考又分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初试考察专业基础知识储备,只要认真准备,基本不受挂科的影响。
但是复试不一样,很多院校复试需要提交盖印教务处公章的成绩单,你的成绩都是可以被老师看见的,而且综合面试中多少也会面临老师的提问。
如果你有挂科就可能会面临成绩不达标的尴尬。
03
挂科会影响你的正常毕业和未来就业。
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学分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必须修够一定的学分才能拿到毕业证书,所以如果你挂的科太多,就容易影响你的顺利毕业,你要修够学分才能够完成学业。
一旦挂科,我们就要面临补考,而补考往往没有平时成绩,只有考试成绩达到及格线以上才能够成绩合格。
如果无法通过补考,就要重修,和下一年级的同学共同参加课程学习,再进行考试。
这些不仅会影响你下一学期的课程,还会耽误你的课余时间,让你耗费更多的精力。
在学校的时候,这些成绩单都只是单薄的分数,可是当我们进入人才市场,当我们开始着手准备就业时,这些就会成为考官评判我们的标准。
进入社会之后,它将成为我们和资本议价的话语权,是我们选择工作的门槛,是帮助我们获得更多选择的钥匙。
我们手中的成绩单,就会成为hr审视我们的一面镜子,他可以通过成绩单了解到我们的学习成绩,知道我们学习的能力。
04
我曾经也为综测拼过命,周末的时候还去参加活动,巴不得把所有项目的综测都拿满。
大一下学期最后还是死在了系主任的课上,原因是低估了考试的难度,也高估了自己的准备程度。
在那之后我就有点变得颓废,很长时间再也没有打开到梦空间,也就是那个报名第二课堂活动的app,考试也是不求高分,只求不挂。
大三之后发觉自己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太过于低迷,才又开始好好备考起来。
其实我觉得自己也是陷入了一种习得性无助吧。
习得性无助在心理学的解释就是当一个人在学习遇到了挫折之后,在情感,认知,心理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的状态。
老师从来都不会划重点,短时间要应付太多考试,这些或许也不能成为我们消极的借口和理由。
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适当的延长自己的备考期,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这种所谓的“习得性无助”自然也就不会有了。
很多时候事情就是你越消沉才变得越糟糕的,所以即便再颓废,颓废之后也要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