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是现代人的精神鸦片,手机如果拟人化,我想它说的第一句话应该是:喂,你摸够了没有。
之前有在知乎上看到一篇帖子,讲了博主从第一天开始,到整整两个月没有使用微信以及任何网络通讯工具的体验。不过我觉得微信毕竟起到一个即时沟通的作用,卸载之后可能会带来诸多不便,想了想,我决定关掉朋友圈,试试暂时远离社交网络的生活是不是真的会很无趣。
现在的生活太快,什么都在更新换代。快得把生活扰得七零八落,快得总让人怀念起过去的时间。
以前的吃饭就是吃饭,细嚼慢咽或者大快朵颐,都只是专心吃饭而已。现在的吃饭却变成了摄影爱好者博弈的擂台,餐具怎么摆放,灯光从哪里打过来,用什么形状的镜头,什么颜色的滤镜,这些都有大讲究。哪怕是楼下地摊上的撸串也能拍出土耳其肉串的异国风情。等到终于拍出想要的效果,桌上的食物却已经没有了温度。不管这顿饭到底好不好吃,如果有很多点赞和评论的话,倒也好像不会有多难以下咽。
以前的聚会就是聚会,三五好友在一起聊聊自己的生活,彼此的变化,未来的憧憬,叽叽喳喳地停不下来。现在的聚会当然更好玩了,人人都有特异功能,可以同时跟几个人沟通,跟你讲话的同时手也不会停下,像先皇批奏章似的,不停地处理弹出来的国家大事。大家一见面什么都不用说,不管熟不熟,四海之内皆兄弟,先来拍几张合照吧,这可是我们友谊的印证啊。拍合照也是个技术活,不仅要照顾到所有的朋友,关键我自己得美呀,不然拍照的意义何在。P头士们齐上阵,个个使出看家本领,拍照三分钟,P图一小时,用了五个P图软件终于处理出一张满意的照片,点击发送后,大家热情地相互点赞、评论,哇,有趣的一天就这样结束啦,我们下次再见吧。有机会大家再出来一起玩手机啊。
出去旅行的时候,往往也花了太多时间在拍照上,飞机刚刚落地,就急着定位发照片,“哇,这里真美啊”再配个九宫格,九张里面八张都是自己的大头照。其实自己还没有真正感受到这里的气候,空气的湿度,还没有用眼睛而不是透过屏幕真正地看清楚风景,就急着要分享给别人,又是何必呢。比起眼前的美景,微信里那个标着数字的红色球球似乎更具吸引力。
或许有夸张的地方,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以上的体验。朋友圈确实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彼此,拉近距离,拓宽眼界,扩大社交圈,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最复杂的行为,尤其在成年人之间,充斥着太多利害关系,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一味地迎合他人。
领导发朋友圈了,赶紧点个赞;这个甲方的无理要求太多了,可是怎么办呢,这是笔大买卖,可得多评论一些溢美之词……不知不觉中,人们不管在不在工作时间都要绞尽脑汁地处理社交关系,线上和线下的生活已经没有了区别。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处理一些无关的信息。但你不得不承认,微信好友那么多,你真正在意的也只是其中一部分人的动态。我们不见得是有多么关注他人的生活,更多的是想从一些互动当中得到认同和存在感。
所以,朋友圈里的你每天热闹非凡,夜夜笙歌。朋友众多,生活自在又有趣,几乎没有不开心的时候。但只有你自己知道晚上加完班一个人走回家时的风有多凛冽,和工作忙得顾不上吃饭时肚子里翻江倒海的滋味。看到别人整天游山玩水,自己却得对付各种做不完的工作,偶尔发个牢骚,一分钟,两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却无人问津,心中更添寂寥。更可怕的是,我们渐渐开始对真实的自己失去信心,表现出来的只是美化过后的生活。甚至要通过别人的评论和赞来评价自己。
朋友圈是提供社交的一个平台,但绝不是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初衷是分享有趣的事物,重要的是内心的感受,而不是他人的看法。人是群居动物,不是说非要做一个出世的高人,那样未免也显得太清苦了,但也可以偶尔抽离出来,只关注眼前的事情。
关掉朋友圈的这几天,发现还有很多其他事可以做,终于可以把收藏了很久的高分电影看了,也终于有时间翻开放在床头很久的《月亮与六便士》,休息日不用为了发朋友圈而费尽心思找装修精美的餐厅吃饭拍照,实在不行就干脆随意一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与其热闹着引人夺目,步步紧逼,不如趋向做一个人群之中真实自然的人,不张扬,不虚饰,随时保持后退的位置。心有所定,只是专注做事。”
世上的人们千差万别,即使是同龄人,在毕业两三年后的社会地位、职位高低也会有天壤之别,我们都希望成为理想的自己,但是生活,就是“不断将你最理想的目标,投放进现实这个大染缸里,来回浸泡的过程,最终达成的,永远都会打一希望折扣。”而世间本来就缺少完美的事物,甚至不存在,所以我们只要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感受和享受,这才是永恒的。
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你可以做出世的智者,也可以做入世的强者,如果都不行,那就做一个阳光乐观的普通人就好了,重要的是在大部分时间里,你一定要更像自己。